(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一、推動過程
社區資源回收站,最初於102年霜霖書院、大有柑仔店改建完成後所設置,原本僅用簡易架子搭建,放置大型垃圾袋,但隨著社區進行垃圾減量的效果發酵,為提升社區回收站的使用頻率與增加回收量,社區再次整理與建置原有的回收站,共分為五大類,由社區居民自行整理,每周則由志工進行分類,其回收品交給社區弱勢家庭販賣,所得亦回饋至這些弱勢家庭。另外,社區只要舉辦任何環境教育或農事體驗活動,均會宣導回收與垃圾減量觀念,將社區營造成一個低碳、零汙染的環保社區。
二、定性或定量效益說明
(一)社區推廣資源回收再利用及垃圾減量由來已久,大部分居民已對資源回收工作認同及執行,目前環保志工50多位,社區居民自動自發進行資源回收及垃圾減量及環境清潔,也將這樣的觀念傳達至轄區內的家庭中。
(二)村內設置資源回收站,並於每場次的體驗活動宣導使用環保杯具、資源回收等概念,對於社區資源回收工作幫助很大,大大提升社區居民對於資源垃圾分類之意願與配合度。
(三)另社區持續推動長輩共餐制度,用餐環境不提供免洗餐具,鼓勵自備環保碗筷,也帶動垃圾減量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