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推動透水鋪面
相關經費由和美鎮公所、彰化縣政府提供,其餘多餘支出皆為社區發展協會自籌,詳細經費來源與施作如下說明。
轄內8處施作透水鋪面經費來源說明
項次
|
地點
|
經費來源
|
1
|
南佃公園
|
社區發展協會100%自籌
|
2
|
南佃里集會所
|
和美鎮公所補助施作,後續維護由社區自籌經營
|
3
|
南佃活動中心
|
彰化縣政府、台電公司、和美鎮公所補助施作,後續維護由社區自籌經營
|
4
|
親家莊公園
|
水保局補助施作,後續維護由社區自籌經營
|
5
|
親家莊社區忘憂森林
|
環保局農村再生計畫補助施作,後續維護由社區自籌經營
|
6
|
二哥公園
|
南佃社區發展協會100%自籌
|
7
|
南佃里內南德宮
|
南佃里與里民100%自籌
|
8
|
109年預計完成幸福產業展售中心
|
水保局補助施作,後續維護由社區自籌經營
|
總計
|
8處
|
5處仰賴補助和3處社區自籌
|
2. 推動牆面植生或綠籬
2處(嘉佃路及大佃路段)由林務局、農村再生計畫提供相關補助,其他5處由社區發展協會自籌經費規劃綠籬栽種設置。
3. 區域綠美化
南佃社區綠美化地帶營造維護經費來自:
(1)106年行政院農委會水報局南投分局補助施作(親家庄)
(2)97年內政部擴大內需經費外(南佃公園)
(3)其餘綠美化區域皆為社區自籌款營造管理
4. 推動社區農園
由社區發展協會積極帶領居民及環保志工營造社區幸福農園,經費來源如下說明。
社區農園經費來源
項目
|
自籌
|
補助單位
|
自籌與單位比例(%)
|
維護器具
|
自籌
|
無
|
自籌100%
|
蔬果種子(菜苗)
|
自籌
|
自籌100%
|
人力資源
|
環保志工61人
|
自籌100%
|
土地所有
|
鄭女士無償
提供個人土地
|
-
|
5. 建立生物廊道、棲地或生態綠網
人力資源:由南佃社區發展協會執行長、理事長及總幹事號召志工團隊及熱心民眾共同合力打造。
場地資源:原閒置髒亂點整頓後種植。
種植經費:全數由社區發展協會自籌購入栽種。
6. 推廣使用節能燈具
展售中心、活動中心及集會所節能燈具建置汰換經費100%社區自籌。
搭配節慶宣導活動:
*中秋節-環保燈籠製作暨節能宣導活動-50%縣府公所補助、50%社區自籌。
*重陽節-迎風邀月藝起過中秋暨節能減碳宣導-80%台灣電力公司補助、20%社區自籌。
7. 推廣使用節能電器
南佃里南佃社區集會所、活動中心使用及辦理推廣活動或社區經營活動約占6成的經費來源是社區自籌花費(其中裡面涵蓋約2成費用為村里社區公共空間節能設備購置),約1成2經費來自居民及企業捐助,其餘2成8為各項補助計畫經費運用。
8.推廣場所適度照明
活動中心及集會所節能燈具建置汰換經費100%社區自籌。
9.推廣資源回收與再利用
和美鎮南佃社區發展協會於社區集會所設置愛心資源回收站,設置、後須維護及管理費用皆是由社區自籌辦理。
10.推動舊建築保存再利用
南佃社區於101年7月成立據點供餐,因此,南佃社區101-103年愛心灶腳主要以租賃許家古厝為主,租賃經費來源主要是社區自籌100%。另外106年申請農村再生執行計畫打造忘憂森林經費來源為彰化縣農業處補助99%經費,其餘不足之金額由社區自籌1%,108年申請農村再生執行計畫進行南佃社區文史紀錄培訓課程由農業處補助84%g社區自籌16%,109年申請農村再生執行計畫由農業處補助90%社區自籌10%。
11.農業廢棄物回收再利用
經費主要來自社區產業自籌、導覽解說費用回饋,另有水保局提供輔導課程及補助,其餘支出及講師費由社區發展協會自籌支出。
12.營建廢棄物再利用
(1)營建廢憩材料由工廠及工地無償提供
(2)搭建與設置人力及相關修補費用由社區發展協會自籌支應
13.推動低碳永續義志工培訓
社區內的培訓活動由教育部、衛服部及環保局提供相關經費幫助社區培訓低碳永續義志工。
14.結合學校、企業、社團或團體推動低碳永續教育宣傳
結合社區、社團及團體推動低碳永續教育宣傳經費來源主要來自97%衛生福利部補助執行,3%經費由社區自籌支應。
15.在地飲食或共餐
一、參與共餐活動之長者:
每月提供500元以維持共餐活動之運作,其餘支出及人力由社區發展協會自籌經費,大家共同攜手辦理共餐活動。
二、公部門提供管理經營費用:
(一)彰化縣政府與和美鎮公所。
(二)企業、地方或個人每月贊助:
1南德宮每月3,000元、 2許均偉個人每月5,000元、 3其他為不定期的贊助食材及費用。
16.推廣使用省水設備
社區活動中心和集會所水龍頭緩流配件及省水馬桶設置費用全屬由社區善心居民及社區發展協會捐贈與自籌款購入使用。
17.實施區域災害防救與演練
●社區發展協會主動邀請並申請消防分隊至南佃為居民進行基礎訓練與宣導
●災害防救深耕第3期計畫則是獲選為辦理社區,由彰化縣消防局補助師資經費辦理,場地投影設備為社區自籌
●其餘相關訓練由社區發展協會自籌支出
● 防災機具由轄內12間企業贊助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