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推動執行期程
「彰化縣陽光綠地營造計畫」,係為利用公私有閒置土地,以增闢綠地空間,美化環境,營造優質生活環境為目標,由鄉鎮市公所及相關社團法人依本縣「彰化縣陽光綠地營造辦法」規定自覓合適基地並取得土地使用同意後,依格式提出申請計畫書,經由彰化縣政府現地勘查並依計畫內容審核後,統一辦理或委由鄉鎮市公所執行綠美化規劃及工程發包施作,完工後由申請單位進行維護管理,並持續開放公眾使用5年以上。
本計畫年度執行總經費約300萬元,各申請案執行經費以總經費十分之一(30萬元)為限,以改善10處閒置空間為目標;自106年至109年4月,共將本縣23處公私有閒置空間進行環境綠美化,面積共計10,144平方公尺。
為了全體縣民的健康,讓大家都能吸一口好空氣,為達到改善空氣品質、提昇生活環境品質、提供休閒、生態與環境教育和資源永續利用之目的,本縣配合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空氣品質淨化區及環境綠化育苗計畫」政策,統計 86年至今已設置84處空品淨化區,設置總面積共計940,156平方公尺,並依申請單位提出淨化區設置經費補助後,經由環保署審核、撥款,並進行後續進化區之追蹤考核,本府仍持續定期追蹤查核各鄉鎮村里淨化區之維護管理狀況,以及更新建檔維護單位基本資料。
為了改善縣內空氣品質,彰化縣環保局基於「源頭減量」、「勤查輔導」、「簡政便民」三大方向,推動28項空污改善策略,109年1至8月彰化縣PM2.5平均值為19.3微克/立方公尺,不僅較去(107)年同期已改善4微克/立方公尺,更創下102年環保署啟動手動監測7年以來首次低於20微克/立方公尺,空污改善幅度全國第一,此外今年1至8月空氣品質AQI<100總站日數較去年同期增加45天,增幅7.35%,而AQI>100更是較去年同期減少45天,減幅約4成。
為達到改善空氣品質、提昇生活環境品質、提供休閒、生態與環境教育和資源永續利用之目的,本縣配合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空氣品質淨化區及環境綠化育苗計畫」政策,統計 86年至今已設置84處空品淨化區,設置總面積共計940,156平方公尺,並依申請單位提出淨化區設置經費補助後,經由環保署審核、撥款,並進行後續進化區之追蹤考核,本府仍持續定期追蹤查核各鄉鎮村里淨化區之維護管理狀況,以及更新建檔維護單位基本資料。
推動執行目標
1. 增闢綠地空間。
2. 美化環境並營造優質生活環境。
3. 提供民眾生態模擬及生態教育的場所。
4. 提供環境生態及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場所。
5. 藉由植物生理特性(如:吸收二氧化碳、釋出氧、改變濕度和溫度等),以淨化空氣品質,增進人類的健康與福祉。
(2)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定量成果:
空污改善情形:
為了改善縣內空氣品質,彰化縣環保局基於「源頭減量」、「勤查輔導」、「簡政便民」三大方向,推動28項空污改善策略,109年1至8月彰化縣PM2.5平均值為19.3微克/立方公尺,不僅較去(107)年同期已改善4微克/立方公尺,更創下102年環保署啟動手動監測7年以來首次低於20微克/立方公尺,空污改善幅度全國第一,此外今年1至8月空氣品質AQI<100總站日數較去年同期增加45天,增幅7.35%,而AQI>100更是較去年同期減少45天,減幅約4成。
綠美化改善基地年度設置情形:
106年度:改善基地共10處,綠美化面積計4,877平方公尺
107年度:改善基地共6處,綠美化面積計2,117平方公尺
108年度:改善基地共7處,綠美化面積計3,150平方公尺
空品淨區年度設置情形:
86-100年度淨化區: 設置共73處,總面積計834,060平方公尺
101-103年度淨化區:設置共9處,總面積計96,936平方公尺
104-107年度淨化區:設置共3處,總面積計9,160平方公尺
定性成果:
• 由推動「彰化縣陽光綠地營造計畫」,實際有效解決空地閒置提升利用效率、提供民眾休憩空間,達到固碳效果。
• 增加社區鄰里綠地空間,提升周遭居民生活環境及綠地擁有量。
• 舉辦宣導會增加民眾對於減碳認知提升,逐漸提升民眾節能減碳觀念與資訊。
• 推動「空氣品質淨化區及環境綠化育苗計畫」,藉由植栽綠化及植物自身淨化功能有效降低社區空氣中的污染氣體及懸浮微粒濃度,並改善民眾生活空間與品質。
• 有效減少社區裸露地所引起之揚塵情形。
• 為了全體縣民的健康,讓大家都能吸一口好空氣,彰化持續推廣綠地空間營造,改善空氣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