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1.推動期程與階段性目標:
新竹縣北埔鄉是一處傳統的客家庄,當地古蹟、古厝保存良好且密集,信仰中心慈天宮前即為著名景點北埔老街,從街頭到街尾便有7座古蹟,讓遊客可以愜意的漫遊其中,鮮少人知道北埔老街(廟前街)其實是十多年前才開始逐漸蛻變成為觀光聖地,由於民國88年發生九二一大地震,臺灣中部觀光區域重創,北埔鄉觀光產業因地理交通便利與觀光資源兼備,加上政府提撥一筆振興地方的補助款項,藉此重新整治廟前街,因勢利導很快地趁勢而興起。
北埔鄉自民國90年由交通部觀光局納入叁山國家風景區經營管理範圍,加上民國91年起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所舉辦桐花祭的推波影響下,成功的推銷了北埔鄉各種產業,並成為觀光發展新契機。北埔鄉公所為積極加強振興當地觀光產業,自民國90年起階段性進行景點區與人行道優化工程,並於民國93年將廟前街、南興街、北埔街與中正路等路段設置行人徒步區,且自98年起實施假日管制方案,整體以古蹟巡禮與觀光商業區為主要規劃動線,迄今提供給遊客與民眾更舒適安全的步行環境,不僅帶動觀光人潮,並提倡步行代替乘車,有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2.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之差異:
經由地震後的的觀光市場轉移、北埔產業特質和政府政策輔導之下,北埔鄉展現出傲人的老街聚落觀光發展奇蹟,也引發全台所有客家庄效尤的觀光發展熱潮。北埔鄉自推動行人徒步區及促進觀光發展等各相關計畫施行,更加充實了既有的導覽路線及服務品質,以著名的北埔老街為例,徒步區由國家第一級古蹟金廣福公館->縣定古蹟姜阿新故宅->國家一級古蹟天水堂->縣定三級古蹟慈天宮->特色建築忠恕堂等以上步行巡禮路線,民眾反映毋須與車爭道、非常滿意,亦可更加寄情於整個巡禮行程,根據統計資料民國106年遊客數突破50萬人次,目前仍為新竹縣三大主要觀光風景區之一(分別為六福村、內灣風景區及北埔風景區),每月平均遊客數約35,000人次。
另外,隨著北埔鄉觀光發展日益具增,吸引不少國外觀光客和年輕消費族群,民國107年導入普及中小企業數位寬頻應用計畫,協助商街區架構數位寬頻環境和多元支付平台,為北埔當地店家提供顧客數據分析與服務,瞭解造訪人次、徒步區停留時間、消費行為與習慣等,以便商圈適時調整商品樣式、導覽路線與支付工具等,也供北埔鄉公所做為評估行人徒步區改善方針之依據,今年度(108年)由建設課加強推動道路平整方案,包括風景區、北埔老街(徒步區)與主要幹道之路面平整度,達到路暢、路美、路潔與路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