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體執行流程
1.民國81年由新竹縣政府公告為「北埔冷泉」,北埔鄉公所建設冷泉吊橋乙座,並搭建棚架建設水池供給民眾使用,至民國83增設清流亭、冷泉亭及觀瀑亭共三座。
2.民國90年間環境意識抬頭,除了提倡觀光以外開始重視生態保育,於民國92~95年執行護溪工作,封溪禁止遊客戲水並進行復育與調查工作。
4.民國99年推動生態護溪計畫,由當地社區志工、環保人士等組成40人大坪溪護溪隊,並於大坪溪沿線設置28個護溪據點。
5.民國104年起將北埔冷泉規劃生態水岸區,並執行以下工作:
(1)著重宣導保育的理念,希望藉由照/影片引領大家正視生態之美與保育之必要,同時並勸導民眾減少破壞生態之行為。
(2)加強文宣與宣導,辦理講座並與其他地方的護溪隊團體經驗交流,如在地方校園進行生態教育,加強巡迴勸導。
(3)視情況採取封溪行動,並招募具備生態或環工背景的熱心的青年學生,著手大坪溪的生態調查,建立溪流的生態檔案
(二)後續管理方法
1.每年執行一次溪水河道整理作業,避免泥沙淤積、雜草橫生,並視生態水岸現況進行軟硬體修繕工作。
2.每年定期(八、九月)辦理淨溪活動,由環保人士、當地商家與志工等自發性參與,主要以大坪溪冷泉段為加強區域,並與冷泉所在地(北埔鄉外坪村)取得維護共識,平時由社區志工與護溪隊進行輪值巡守,協助維護溪邊環境整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