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體執行流程
華龍村農產以海梨柑桔為大宗,因早年噴灑農藥污染土地,社區便開始學習堆肥改良土質,於民國103年取得本村馮姓村民無償提供2分土地,便規劃將此地做為推廣天然堆肥使用,至今109年土改場仍持續運作,相關執行說明如下:
1.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親自與馮姓村民洽談施行天然堆肥理念,並獲得村民認同、無償提供2分土地給社區示範使用。
2.將既有鐵皮倉庫加以改造,利用在地竹子打造成竹屋形式的菜中堂教室,作為堆肥技術、農業知識交流平台。
3.招募志工,正式成立「鹿寮坑土改場」。
4.堆肥技術:主要以木屑為主,其他包括:稻穀、米糠、酒粕、貝殼粉等。製程:每周兩次定期翻動,使空氣及水份幫助其發酵,持續進行三個月。
(二)後續管理方法
1.每月進行一次堆肥技術宣導,由環教人員葉老師帶領至土改場進行體驗。
2.社區志工主動到農耕戶輔導堆肥技能,鼓勵民眾利用天然堆肥種植蔬菜。
3.定期每週三、五進行翻堆與環境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