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1.推動期程與階段性目標:
智慧電表基礎建設由智慧型電表、通訊系統與電表資訊管理系統組成,是實現智慧電網目標最重要建設。智慧電表與傳統電表不同,有通訊功能,可讓用戶與供電方資料雙向溝通,可取代人工抄表,透過用電量預測與分析,能適時滿足用戶需求,藉數據監控分析,達到能源最適使用效率,且會主動紀錄用戶用電習慣與用量,透過輸配量與用電量差異還能防制竊電,在偵測不正常電壓與電流時,能即時停電報修,用戶也可於用電平台上查詢用電資訊,進行自主電能管理。
現今民國107年,目前本里多數住家仍是使用最傳統的「機械式電表」,只能累計用電量,部分民眾裝設「電子式電表」,可以配合離峰時段電費打折的「時間電價」措施,目前政府力推的「智慧電表」則於民國102年由台元科技園區五期之電源控制與整合方案規劃中設置完成,迄今(107年)持續與台灣電力公司配合並穩定使用中,本里雖長年配合政策宣導使用智慧電表,礙於現階段諸多因素影響,一般民眾裝設普及度仍有相當程度需要努力。智慧電表透過通訊部分,將用電量傳輸出來,搭配時間電價,可改變用戶用電行為,能將較大耗電量的用電行為,轉移到離峰時間進行,達到節電效果。
2.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國內每到夏季就面臨供電壓力,加上極端氣候催化,如何節電便成為一大挑戰,由台灣電力公司、中華民國經濟部及各研究單位等推動智慧型電表基礎建置(Advanced Metering Infrastructure,AMI)方案,利用智慧電表配上時間電價、需量競價等配套措施,讓民眾能透過智慧家居應用無痛節電,同時省下的發電費用還可回饋到民眾身上。國立成功大學電機系楊教授指出,若以智慧電表加上配套措施估算,可節省約12%電力,台電公司也表示執行時間電價,尖峰時間可壓低約7%電力需求。
竹北里台元科技園區自民國102年起配合台灣電力公司於該園區五期安裝智慧型電表建置(AMI),據管理服務中心表示,迄今已裝設五年多,雖然因廠商不斷進駐、整體用電量提升,但倘若以廠房使用數量等比例換算智慧電表裝設前、後節電效益來看,依舊可維持節省將近5%用電。台元科技園區佔竹北里土地面積將近一半,故透過裝設智慧電表不僅可間接降低本里供給用電所產生之二氧化碳排放量,並可減緩竹北里溫室氣體總排放量之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