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1.推動期程與階段性目標:
綠建築是指本身及其使用過程在生命週期中,如選址、設計、建設、營運、維護、翻新、拆除等各階段皆達成環境友善與資源有效運用的一種建築,包括生物多樣性、室內環境、綠化量、基地保水、二氧化碳減量、水資源、廢棄物減量、污水垃圾改善及日常節能等九大指標。
竹北里內中正國民小學於民國48年設校,校舍建築至民國88年已老舊不堪,並經報廢核准在案,民國95年由全體師生、家長會長、里長共同討論校園整體改建工程,納入省能源、省資源、低污染之綠建築觀念。全案分兩期,第一期工程於民國98年3月開工、民國99年7月竣工,第二期工程於民國99年5月開工、民國100年10月竣工。
迄今民國107年,校內除了維護既有「綠化量」、「基地保水」、「水資源」及「日常節能」等各項指標成果,並也擴大推廣與精進,校內綠覆率已達65%以上,加以利用生態池週邊營造小型生物棲地環境,朝向生物多樣性發展,使校園環境更加符合綠建築規範,達到生態、節能、減廢、健康的建築物之水準。
2.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中正國小符合綠建築指標項目為綠化量、基地保水、日常節能及水資源等四項,自民國100年改建完成後至今已七年多,目前維護現況如下說明:
1.綠化量:校園內綠化面積達65%以上,植栽種類包括有銀樺、阿勃勒、山芙蓉、白千層、樟樹、欖仁、木棉、九重葛及香椿等,大部分綠地種滿喬木與複層綠化,小部分綠地種滿灌木,以增加CO2的固定效果。
2.基地保水:校園內教學農場、花圃及運動場周邊採用單元透水磚及石板鋪面,提高建築基地涵養及滲透雨水的能力,並減緩公共排水設施之負擔,減少使用水泥材料,進而輔助調節環境氣候。
3.日常節能:校園內均使用具有節能標章之設備,並採用具有高效率之節能燈具,不僅提高照明效果,也符合節能之理念。
4.水資源:校園設置雨水回收系統,目前蓄水容量最多可達6公噸,應用於校園菜園、花草植栽澆灌等,公共水栓全面採用具省水標章或同等用水量規格之省水器材,將一般馬桶改成省水標章的兩段式沖水馬桶,省水器具節水綠達0.8的獎勵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