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新竹縣在尊重民間傳統習俗的同時,必須肩負焚燒紙錢所造成的環境負擔,因此本縣環境保護局推動「以米代金」及「紙錢集中燒」觀念,以白米取代紙錢,於祭拜結束後可帶回分享或捐給社福團體,既減少紙錢焚燒量,更可發揮愛心、建立功德。自民國100年推動至今(107年),民眾可將紙錢送至配合寺廟之金紙集中桶,由環保局集中清運至焚化爐進行煉化。此外更於106年推動「以功代金」,透過連鎖便利超商系統捐款給社福團體做公益,取代煉化紙錢之行為,減少因露天燃燒所造成之空氣污染,不但為地球環保盡一份心力,也可作為良好的環境教育示範。
(2)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新竹縣推動「以米代金」、「紙錢集中燒」及「以功代金」等觀念,期望藉由減少紙錢焚燒,達到提升空氣品質及降低碳排放之目的。目前全縣包括新豐鄉、竹北市、竹東鎮、湖口鄉、芎林鄉、關西鎮、寶山鄉、峨眉鄉及北埔鄉等九個鄉鎮共40座寺廟配合設置金紙集中桶、8座寺廟執行封爐、347處社區及住商大樓設置金紙集中點等,每年協助清運約40公噸金紙,估計可減少九成的空氣污染物。
每逢清明節及中元普渡時,為加強維護空氣品質,持續推廣紙錢減量集中燃燒政策,於部分地區公墓設置紙錢集中站,並於縣內十大要道巡迴收集清運,包括:竹北市博愛街、府新路、中正東路、三民路、光明一路、光明六路、縣政二路、縣政九路及自強南北路等要道,沿途巡迴宣導並邀請民眾配合,之後再統一轉運至焚化爐集中煉化,經由焚化爐的污染防制設備將可減少70~90%的各類污染物飄散置空氣中,並藉由焚化廠的汽電共生設備進行發電,達到資源再生之附加價值。
本縣也呼籲民眾普渡祭祀採用徒手、鮮花素果及蔬食等,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另透過「以米代金」及「以功代金」的方式減少燃燒產生PM2.5等空氣污染物,不僅能實質幫助弱勢群眾,更可做功德又達到環保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