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新竹擁有發展玻璃產業良好的自然環境及天然資源,但其蓬勃發展的同時,所衍生的廢玻璃回收及再利用成為本縣重要的議題。為加強民眾對廢玻璃容器回收之觀念,除提高回收效益,也利用新製程來製作藝術品,開拓去化通路並提高變賣價金,以防止廢玻璃容器隨意棄置,降低意外傷害發生,提升縣容的整潔度。
此外,配合中央資源回收政策,本縣自102年起辦理各項廢容器回收、再生及再利用工作,說明如下:
(1) 103年推動「資源回收創新型工作計畫」:將回收廢玻璃加工製成裝置藝術,向民眾展現資源循環再利用之精神。
(2) 104年辦理「2015台灣國際客家文化嘉年華」:於活動場地設置1座「綠色迷蹤」,是完全利用公告應回收資源廢棄物所打造的迷宮,並將回收廢玻璃加工再製成「無機環保輕石」來闢建花圃。
(3) 105年辦理「寒暑期校園資源回收宣傳大使培訓營」:讓學童瞭解臺灣玻璃發展歷史,以及回收再利用成各式工藝品的過程。
(4) 106年辦理「使用公告應回收廢棄物處理後之再生料及廢棄物再利用」:輔導業者透過新製程將廢玻璃製成藝術品,開拓玻璃容器廢料的應用領域。
(2)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1)提高廢玻璃容器回收量
為加強回收廢玻璃容器,自105年至106年於新竹縣轄內設置33處城市蜂收站,供民眾以秤重計量方式將廢玻璃容器回收兌換資源回收宣導品,冀望藉此提高民眾回收意願。根據統計全年度四大體系共回收廢玻璃容器達7,000公噸以上,並再利用於新竹地區玻璃產業之發展。新竹縣歷年玻璃容器回收量如下表所示:
(2)廢玻璃再利用環境教育推廣
為使學童能於日常生活中了解資源回收觀念,本縣環保局於暑假期間為學童做環境教育推廣,辦理「校園資源回收宣傳大使培訓營」活動,共5場次,528位學童參與,透過活潑多樣性的課程活動及參訪體驗,讓參與學童能加深環境保護、珍惜資源的觀念並將環境教育向下扎根,使學童於快樂學習中瞭解到資源回收的重要性,更進一步影響同學並改變家庭的回收觀念,共同為資源循環盡一份心力。
(3)設置以廢玻璃為材料之裝置藝術,豎立廢玻璃再利用標竿
本縣自102年起推動廢玻璃文創產業發展,鼓勵在地玻璃文創工作者使用不同種類的廢玻璃,如:廢玻璃容器、強化玻璃及車用玻璃等,進行再利用及藝術創作。
a.102年級106年執行「廢玻璃資源回收再利用技術及文創作品推廣計畫」,參與執行之玻璃文創工作者(邱大展老師),使用廢玻璃容器、強化玻璃及車用玻璃等3項不同材質為原料,製作1,300份玻璃紙鎮宣導品。更於106年將玻璃屑再生料透過「粉末鑄造」技術,將玻璃土的單元顆粒放大成各種尺寸及形狀的「枯木」、「假山」、「假石」造型創作玻璃土、玻璃植栽等文創玻璃,將廢玻璃回收再利用技術不斷的精進及提升,創造產品更高的附加價值。
b.104年協助推廣廢玻璃再製產品,如:玻璃土壤介質(環保輕石及玻璃土),具種植植栽及吸附雜質等用途,以及廢玻璃再製晶鑽玉石解說牌等。
(4)辦理轄內易遭棄置之廢玻璃容器巡檢清理
針對新竹縣轄內可能遭棄置廢玻璃容器之地點,包括:觀光景點、營建工地周圍環境、閒置空地、廢棄建築、重劃區道路等處所,依據周遭狀況建立列管名單及巡檢頻率規劃,106年針對30處可能遭棄置廢玻璃容器之地點,巡檢頻率已達720次,廢玻璃容器清理數量共3,896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