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新竹縣為紓解竹北到新竹科學工業園區、新竹高鐵站的交通問題,提供縣民快捷便利的大眾運輸工具,共規劃六條快捷公車路線,積極推動綠色運輸發展,不僅鼓勵民眾多加利用公共運輸系統,更於民國102年11月推出新竹縣第一條國產零排碳、高效能、低污染、低底盤的電動公車路線(快捷7號),為提升民眾搭乘大眾運輸意願,前6個月除免費搭乘外,更辦理快捷7號電動公車搭乘集章摸彩活動,獎品包括:平板電腦、快捷7號專屬悠遊卡等。
迄今民國107年持續推動縣內電動公車運作,且增設行駛車班與路線,串連新竹縣轄內重要據點,目前包括:竹北市公所、新竹縣文化中心、新竹縣婦幼館、喜來登飯店、特殊教育學校、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竹北後火車站(中泰路口)及高鐵新竹站等地皆有設置站點,不僅可以改善市區交通現況,更可達到實質減碳的效果。
藉由電動公車之服務,提供縣民更舒適、低碳環保之搭乘空間,以提升民眾搭乘大眾運輸系統之意願、減少使用私人運具及節能減碳之目的,以快捷7號公車為例,開通至今(107年)將近六年,本府以每年載運10萬搭乘人次為年度目標,鼓勵民眾多多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以實際行動支持「節能減碳、地球不流汗」之低碳政策,落實新竹縣綠色運輸永續環境之目標。
(2)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1)統計新竹縣快捷7號公車自民國102年11月30日起(通車營運)至106年12月資料顯示,累計車次達59,300以上、共行駛480,000公里以上、搭乘人數已突破30萬人次。
(2)為了讓公共運輸能更環保節能,據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於民國101年公布之「隨車量測大客車排碳/能耗實驗」研究報告指出,市區公車在越低速的情況下越耗油,排碳量也更高,公車以時速每小時45公里行駛時,耗油率為每公里0.1公升,每公升汽油約排放2.2公斤的二氧化碳。新竹縣統計民國102~106行車數據,每日電動大客車平均行駛里程為450公里(計算式45km/時*10小時),計算可得每台車每年約減少36,135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計算方式:450公里*0.1公升*2.2公斤*365天=36,135公斤CO2)
(3)新竹縣每年將研究報告資料提供給運輸業者,使其改善行車條件及駕駛習慣等,以有效提升車輛節能效益,以民國106年度達成目標為例,包括有:加強公車專用道、改善乘客上下車/轉乘效率,以及配置低速節能技術設備等。
(4)民國107年起為提供無縫轉乘空間、擴大公共運輸服務範圍,由交通部公路總局補助建置竹中及竹東轉運站,提供民眾更便利的交通接駁及轉乘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