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交通運輸服務不僅攸關縣民「行」的品質,更是縣政各項建設的基礎、帶動經濟發展的火車頭,新竹縣以制度化、系統化方式推動節能減碳與綠色人本運輸,健全交通運輸系統,以有效促進本縣公共運輸發展。
為鼓勵民眾搭乘大眾運輸,推動本縣低碳運輸環境,自民國99年起開辦竹北市免費公車,民國103年起推動新竹縣快捷公車,目前快捷公車主要乘客以平日上班族群為主,站點大多停靠科學園區、竹北市、工業區及高鐵站等,考量近年來新竹縣積極促進觀光遊樂業、旅宿業及溫泉業發展,周休二日出遊人次日益劇增,因而於民國105年增闢「新竹縣觀光公車」,可減緩假日因車流量大、造成觀光景點交通擁塞之困擾,也可替民眾省去找停車位、怠速排碳等問題,以此提升民眾搭乘公共運輸之意願。
新竹縣竹北市是為縣治所在地及都市公共服務中心,帶動地方整體繁榮發展,而竹東鎮工商薈萃,曾經為台灣三大鎮之一,因此本府十分重視兩地之建設發展,竹北市與竹東鎮同時也是縣內13鄉鎮市中人口數排名第一及第二之地區,兩地人口加總即佔新竹縣總人口數二分之一,本府為推廣大眾搭乘公共運具之使用習慣,因而於民國105年針對竹東-竹北開闢快捷8號專車,串聯竹北、新埔、關西及竹東等地區之重要運輸據點。民國107年4月起再增設湖口工業區-新竹高鐵站之快捷公車班次,綜觀以上分析本府以人口密集區與工業區作為主軸,積極推廣搭乘公共運輸工具,提供民眾更快捷、便利與舒適之公車路網,以提升本縣公共運輸之使用率。
透過推動計畫執行三階段評估(1.培養客源、改變民眾旅運習慣2.穩定客源、視需求調整路線3.穩定財源、有效利用收益經費攤提運輸折舊),搭配多重智慧刷卡及語音播報顯示系統使民眾體驗公共運輸之便利性,有效降低轄內之都市交通壅塞問題,減少私人小客車使用並提高公共運輸搭乘率,進而降低可觀之社會成本(空氣污染、二氧化碳排放量、行旅時間等),未來將引進更多電力牽引運具,打造無碳綠能城市。
(2)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1.根據新竹縣交通旅遊處表示,新竹縣106年總運量較105年總運量成長109,531人次(整體約成長23%),並藉由提報「106年度公路公共運輸運量績效獎勵計畫」獲得非直轄市第三名成績,績效獎勵金147萬4,420元,在交通部公路總局4月20日舉辦「公路公共運輸推動成果分享暨未來展望研討會」中,將以執行「公路公共運輸多元推升計畫」之「運量成長」及「執行效率」優異縣市的榮耀,領取「金運獎」。
新竹縣公路公共運輸106年運量年成長23%,其中「竹東-竹北」快捷8號平均成長58.77%更具指標,由縣長於縣府主管會報中指示加碼每季摸彩方式,鼓勵民眾多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身體力行減少能源耗費與碳排放。
2.為減少私人運具及提倡搭乘大眾運輸,本縣設置偏鄉地區接駁專車,包含竹東鎮-公園、柯湖線,尖石鄉-上水田、馬胎、比麟線、五峰鄉-隘蘭、竹林線等七條路線,自民國102年營運起至105年3月底累積運量15萬4,880人次,另橫山鄉及尖石鄉(秀巒1線、秀巒2線、玉峰1線、玉峰2線)以辦理免費公車之方式提升民眾搭乘意願,統計至106年底,累積運量分別達8萬8,652人次及7萬5,987人次。
3.據新竹縣政府交通旅遊處統計,快捷公車各路線班車開辦迄今,搭乘人次逐年成長,累積運載量如下表所示,另本府設立新竹縣智慧公車便民查詢網,提供民眾查詢公車路線,也提供新竹縣ibus
APP供民眾下載使用,統計至107年2月底下載人數為41,876人次,APP上架至今持續定期由本府維護,以維護使用者便利性,並印製QRcode貼紙張貼於站牌及座椅旁,以增加軟體曝光度。假設估計每日減少500輛汽車行駛,一年減少102萬公斤二氧化碳,相當於多種植8萬8,400棵樹,節能減碳又便捷。
快捷公車累積運載量
(單位
: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