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指出,至未來2020年時,交通運輸將超越所有其他項目,成為最大的能源消耗項目,而國內因經濟快速成長、國民所得增加,能源消費成長速度驚人,擁有自用車的人數急遽上升,隨之而來的空氣污染、交通阻塞問題也成了需解決的當務之急。
新竹縣為減緩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及新竹工業區上下班車潮、降低車輛二氧化碳排放量,自民國99年起推行汽車共乘制,由工業技術研究院研發並委託管理「Qcar共乘網」,為國內第一個採用公司與個人郵件雙認證、交叉評鑑及好友設定雙機制的共乘系統,經由完善的身份稽核與社交互信模式設計,讓此共乘網具備安全、便利、多樣化等優勢,以提供縣民完善且成熟的共乘網絡體系。並自99年起公告公部門配合節約能源方案中,規定公務車調派應盡量共乘,減少車輛出勤次數,以環保局為例,各單位填寫派車單,由公務車管理負責人協調公務車共乘出勤。另新竹縣小型復康巴士使用管理要點也提供共乘優惠(7折)。
依據統計資料顯示,本縣自民國99年起施行「汽車共乘制」,直至民國105年12月31日止,Qcar共乘網使用人數逐年趨緩,會員數約1400人,近幾年越來越多民間業者投入共乘市場,民眾轉而使用民間業者開發之共乘系統,因此本府於民國106年1月25日起停止提供Qcar共乘網服務。轉而推廣縣內各大小活動提供車輛接駁服務以及各單位辦理活動時宣導共乘理念,如於活動通知上註明「建議以共乘方式前往」,以本縣環保局辦理之活動為例,每場次約有50%的民眾以共乘方式到達集合地點。
迄今民國107年,新竹縣政府持續參加「新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低碳社區發展中心」建構之「低碳共乘網」(https://carpool.ntpc.gov.tw/),與會縣市包括有新北市、臺北市、基隆市、桃園市、宜蘭線、苗栗縣、新竹市、新竹縣、彰化縣、南投縣及臺中市等,目標在於提供民眾一個安全便利與令人安心的旅運需求媒合平台,並冀望結合各縣市政府的力量,共同推廣「共乘」(carpool)的綠色交通概念,以期達成污染減量、節約能源、提高私有運具使用彈性與便利性、增加都市運輸之機動性、以及舒緩都市交通的多元目標。未來更希望以「共乘」輔助既有大眾運輸系統,形成一個相輔相成的「無縫隙運輸網絡」。
(2)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本府推行汽車共乘系統,期透過短程共乘(如:上下班等),減少私人運具使用,但實際進入Qcar共乘網頁後,發現「跨縣市的共乘需求」遠勝於短程需求。
近年來由於民間業者加入共乘市場,提升縣民對於共乘制度的觀念,如便利性高的Uber在4年前進入台灣市場,既符合共乘網「共享經濟」的概念,便利與即時性又勝過共乘網,性質介於共乘與計程車之間,受到普遍大眾青睞。另一個Carpo共乘平臺,會員人數超過3500人,利用時下流行的社群網站「Facebook(臉書)」系統帳號登入註冊,讓使用者可看到刊登者臉書資訊,藉此過濾不佳之共乘對象,且Carpo開發了Android系統的APP程式,讓使用者可以更快地進行搜尋以及瀏覽。
目前持續推動縣民加入「低碳共乘網」,並將原參加Qcar共乘系統之客群導向參與「低碳共乘網」,根據系統數據統計,低碳共乘網會員人數共17374人,刊登路線達6746條,累積瀏覽人次694262名,平均新竹縣民月使用量為50筆,據縣府訪查結果顯示,民眾對於低碳共乘網之評價高於Qcar服務網,且也較為符合「跨縣市共乘需求」,其中新竹科學園區及新竹工業區為縣內主要路線地區。此外,本縣峨眉鄉推動「搭便車」制度,於社區設置招呼站牌,並發放「便車貼紙」給願意提供搭便車的駕駛車輛黏貼,並將於台三線沿線再增設9處搭便車招呼站,邀請民眾參與共享資源,目前有近80人(車)響應,預計將規廣至鄰近北埔鄉與寶山鄉等地區,使「搭便車」制度在新竹縣內部分偏鄉地區能達成節約能源及污染減量,提高私有運具使用彈性與便利性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