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新竹縣政府自民國96年起訂定相關建築規範,並透過低碳辦公室團隊進行村里/社區、鄉鎮市低碳改造輔導作業,於十三鄉鎮市積極推廣綠籬與垂直綠化之益處,以增加及擴展綠圍籬及垂直綠化之綠覆面積,展現本縣推廣綠圍籬及垂植綠化之決心。
新竹縣訂定「新竹縣建築基地綠化實施辦法」,希望增進建築基地綠化,加強市容觀瞻,規定建築基地綠化應栽植花、草及樹木且綠覆率應達建築基地面積百分之五十以上;其綠化工程應納入建築設計圖說,於請領建造執照時一併核定之,並於工程完成經勘驗合格後,始得核發使用執照。再者,「新竹縣都市計畫區各種土地使用分區及公共設施用地退縮建築及停車空間設置原則」也有退縮建築之空地應植栽綠化之規定,以及「新竹縣竹北(含斗崙地區)(十興路附近地區)細部計畫都市設計管制要點」針對圍牆設置規定學校用地如有設置圍牆之必要者,其型式以採綠籬為原則,及區內建築基地圍牆採綠籬代替,則不受透空率之限制。
縣內知名建商將綠色植栽自建築外部區域延伸至建物本身牆面與內部(半畝塘-若餘山),將整棟建築妝點得綠意盎然,在都市中打造「垂直森林」之綠美化建築,並榮獲2016日本優良設計獎 (Good Design Award,又稱G-Mark設計獎),接下來「合山」、「蒔山」等建案皆結合建築綠化理念,設計草木之梯、從地面散步到天空,期望將帶動更多綠建築之投入,共同為減緩地球環境暖化努力。
另外,竹北市地區快速開發、建設案件與日俱增,縣府工務處為維護施工周邊環境,特函文至新竹縣建築師公會尋求業界落實綠籬美化概念、以維護當地空氣品質,並於第201次都市設計委員會時審議通過,自民國102年起,舉凡建商提送建造執照預審小組之審查案件,均要求施工計畫書中須檢附環境綠美化及綠色圍籬之施工規劃,達到市容美化及形塑綠能環保之城市意象,至今(107年)持續推動,除了能維持周邊住家生活環境品質,並可將環境綠化意識深植。
(2)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為推動新竹縣垂直綠化及增進縣內景觀美化,除制定建築相關辦法及要點之外,另積極向下推廣至鄉鎮市、社區及村里等,根據統計截至民國106年底新竹縣參與低碳永續家園評等認證之成果,轄內執行「推動牆面植生或綠籬」行動項目之鄉鎮市約佔23%,包括有竹北市、峨眉鄉及關西鎮等,村里約佔25%,包括有竹北里、新國里、軟橋里、照門里、德盛村、華龍村、油田村及大同里等,綠化植栽以黃金榕、七里香、薜荔及金銀花等為大宗,其中峨眉鄉內峨眉湖周圍有大面積之綠籬及綠牆、關西鎮台三線沿路也以薜荔攀爬於道路邊坡旁,綠化效果顯著。
而截至106年底依據「新竹縣竹北(含斗崙地區)(十興路附近地區)細部計畫都市設計管制要點」規範設置綠籬圍牆,已有三所學校遵循此要點執行綠籬建置,分別為竹北市光明國小、十興國小及興隆國小,綠圍籬總種植長度約為1,784公尺,面積達1070平方公尺,以每1平方公尺之草花牆面可減碳0.5公斤來計算,每年減碳量535公斤。(參考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綠建築評估手冊)。
本府依據「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編第十五章-實施都市計畫地區建築基地綜合設計」規範開放空間除應予綠化及設置遊憩設施外,不得搭蓋棚架、建築物或為其他使用,目前綠化規劃大多建議使用縣花(茶花)、縣樹(竹柏)、縣鳥(五色鳥)為主題,除了增設綠色植栽外亦透過彩繪及公共裝置藝術等設置,強化市民對綠化之概念,獲得高度肯定。
工務處表示目前圍籬綠美化計畫首先針對建案最多的竹北市開始推動,未來將逐步擴大拓展,統計105至106年,共計有45處施工中工地完成圍籬綠美化工程,總綠化面積達10,109平方公尺,以每1平方公尺之草花牆面可減碳0.5公斤來計算,每年減碳量5,055公斤。(參考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綠建築評估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