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新竹縣於103年起執行「地方環境行動國際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Local Environmental Initiatives,ICLEI;現更名為ICLEI-Local Governments for
Sustainability)申請作業,並參與ICLEI城市交流活動,至今已有超過1200個地方政府加入ICLEI,遍佈全球五大洲,該組織為目前地方政府在氣候變遷議題中,最主要的國際組織。新竹縣在縣長帶領下,以「點、線、面」概念整合鄉鎮,將產、官、學、研、醫資源整合,並召開多次跨界會議,大數據分析了解民眾需求,讓新竹縣不僅發展成為低碳城市,更作為推動「智慧城市」的重要施政方針,進而邁向國際一流城市。
104年新竹縣參加「國際智慧城市論壇」(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ICF)舉辦的全球智慧城市評比,新竹縣在當年10月21日接獲消息,從全球450個城市競爭中,新竹縣入圍第一階段前21大智慧城市(Smart 21),次年2月10日,新竹縣進入第二階段全球前7大智慧城市(Top 7)之列,振奮縣府團隊,當年4月隨即接待ICF主席暨創辦人John G.Jung親臨新竹縣考評,評比項目包括:寬頻建設、知識勞動力、創新、數位平等、永續發展及宣傳行銷六大指標,新竹縣以首次申請之姿勇闖三關,獲得Top7榮耀,ICF團隊訪查結束後表示,世界潮流正從「聰明城市(Smart City)」進階到「智慧城市(Intelligent City)」,著重於「物」導向「人」,而新竹縣有足夠的意識和創新能力,以及以人為本的概念,對於新竹縣持續邁向「頂尖」十分樂觀。
新竹縣已與多國締結為姊妹市,包括日本宮崎縣、美國加州聖塔克拉拉郡、澳洲伊普威奇市等長年交流,民國106年再與美國伊利諾州衛斯蒙市締結,持續積極拓展新竹縣外交,迄今107年6月前往加拿大蒙特婁參加ICLEI每三年召開一次的世界大會,積極參與建構因應氣候變遷的法制基礎,藉由國際智慧城市的遴選過程,充分展現本縣邁向國際的決心及具體作為,打造新竹縣成為一個低碳、智慧、宜居的現代化城市。
(2)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新竹縣將科技融入發展綠能光電、生技醫療、文化創意、觀光旅遊、精緻農業等5大產業主軸,結合產、官、學、研、醫多元資源,以資訊科技強化公共服務,興辦為民服務八達通、智慧戶政、智慧節電、智慧綠建築、智慧交通iBus、敬老愛心電子票證、免費無線上網與智慧生活館,同時推動低碳智慧生活、低碳社區,共同打造國際智慧城市。
本縣亦積極參與ICLEI辦理之相關活動,如106年2月參與ICLEI高雄能力訓練中心與新北市政府共同辦理之「2017 ICLEI臺灣會員城市分享會」,透過簡報交流與分享,讓各界了解新竹縣在推動低碳永續方面之成果外,並亦學習到其他城市相關低碳永續推動之作法與國際間最新低碳永續發展與推動趨勢;另亦於106年9月參與ICLEI東亞區執委會與新北市政府辦理之2017 ICLEI環境氣候變遷與城市轉型國際論壇,了解其他國際城市在兼顧「經濟發展」與「抗暖化」下之永續作法,作為新竹縣擬定後續政策方向之參考,以優化溫室氣體減量策略,提升國際競爭力。
在縣長、副縣長齊心秉持接軌國際世界的施政理念下,帶領縣府團隊整合各界相關智慧化資源架構,相當符合ICF主張的「革命到復興」主題精神,如102年與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合作於縣府打造智慧生活體驗館、107年至日本拜訪「物聯網之父」為本縣打造智慧科技城進行多方交流及討論。
再者,本縣近年積極主辦及參與許多大型活動,包括有102年舉辦台灣燈會、104年舉辦台灣國際客家嘉年華、國際動漫節等、105年參加國際智慧城市論壇(ICF)榮獲「全球前7大智慧城市」殊榮、106年舉辦新竹縣國際移民日嘉年華,目前新竹縣新住民人數已達1萬3千餘人,匯集菲律賓、大陸、印尼、越南、緬甸、泰國、柬埔寨、日本及馬來西亞等國家之新住民,促進多元文化融合與交流。也藉由這些大型活動將新竹縣推向全球,經貿合作、文化產業到教育等國際交流頻繁,如101年與香港簽署合作交流備忘錄,推廣新竹縣在地農特產品擂茶及仙草;104年與澳洲伊普斯威奇市簽屬合作備忘錄,促進教育、農業、生化科技方面交流;105年與加拿大高科技首都萬錦市簽署合作備忘錄,推動高科技、經貿、文化及教育之來往;106年與美國伊利諾州衛斯蒙市簽屬教育合作備忘錄,推動教育、文化、貿易、觀光與經濟發展,且隔年(107年)三月蒞臨新竹縣,與本縣各產業界代表互相交流,分享本縣推動低碳環保相關成果,包含循環經濟及尿布變黃金等,以教育為起點、促進文化、觀光等交流,同年七月則由新竹縣縣長率縣府團隊及示範師生等一行人應邀前往美國伊利諾州衛斯蒙市,在美期間也考察醫療、環保、文化、體育等多項市政建設,拓展國際視野,持續深耕國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