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103年時,里長因為里內經常辦理集會與活動,因此想藉此機會發展里內共餐活動,以推廣後庄里在地飲食,並逐步提高里內蔬果食用比例,同步推廣社區農園與里內共餐活動,透過多方管道深化里民低碳永續家園的理念,但是當里長撥空視察里內環境時,卻發現里內其實有多處閒置空地皆有發展社區農園的潛在實力,只是從未有人考慮將這些空地整合成社區農園
到了民國104-106年期間,里長整理出里內閒置空地位於的路段,在與鄰長及環保志工討論之後,里長決定於後庄里4、5鄰附近與環保志工整地規劃出社區農園,先嘗試栽種易於存活且適合里民家庭食用的作物,例如地瓜葉、空心菜等作物,經過一段時間的試作,里長簡單歸納心得後,只要土壤保有一定的養分,搭配基本的澆灌及除草,在社區中種植蔬果是富有可行性的。
民國108年,里長憑藉著之前建構社區農園的經驗,打算進一步提升里內作物產量及種類,並於後庄一路上建立起溫室栽培,以減少空心菜、茼蒿及菠菜等作物遭受過度曝曬並配合定時灑水降低溫度,且為了避免葉菜類植物容易受到菜蟲啃咬的特性,環保志工會定期巡視菜園,觀察作物生長情況,不定期向里長回報。
至今(109)年,經過多年的培育,里內的作物產量及種類皆有提升,早在民國106年開始,里長便試圖結合社區農園與里內共餐活動一起辦理,並使用里民親自栽種的食物作為食物來源,除了可減少食物購買費用,並讓里民親自參與蔬果種植、照顧及烹飪過程,其中的田園之樂不言而喻,藉此達到深化里民低碳永續家園的精神。
此外,在東福路二段上有里民受到里長推動社區農園的影響,利用住家旁邊的空地進行農作物的施作,雖然產量及規模仍處於發展階段,但是只要妥善規劃及經營,假以時日,勢必會發展出獨有的社區農園,並可達到自產自銷的目的,為家庭減少購買食材的費用,往後里長也會持續推廣社區農園的發展,除了葉菜類之外,更開始進行種植更多種類的作物,例如根莖菜類、果菜類、花菜類等種類皆在里長考慮的範圍之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