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牆面植生或綠籬 地區主頁 行動項目 財務規劃 財務來源 推動牆面植生或綠籬 花都社區之綠籬由里民自籌,維運經費由里辦公處支應。 推動社區農園 利用里內之閒置空地,無須繳納租借費用,栽種作物為社區發展協會及福興里辦公室自籌,每季約1萬元,耕作物品也是由志工隊和里民自行捐助。 推動透水鋪面 各社區大樓鋪設經費由社區基層經費支出,本項目無其他經費支出。 在地飲食或共餐 由各里民提供所需疏果、工具,而里長提供據點,本項目無其他經費支出。 推廣使用電動機車(含充電站、電池交換系統) 里民購買電動機車、自行車由政府補助千元不等,社區電動車充電站之建置由里長及社區管委會主動向廠商洽談,由社區管委會負擔充電站之保固費用,一次簽約兩年,費用為2000元整,而各社區大樓安裝之電動車充電站使用費用由里民需使用時自行支出,本項目無其他經費支出。 推廣使用節能燈具 各社區大樓之節能燈具經費主要由社區大樓自行支出,里長會協助各社區大樓申請節能燈具補助,此項目無其他經費支出。 全民參與 企業或民間社團 推動牆面植生或綠籬 桃園市社區規劃師與里長和環保志工隊討論綠牆植栽種類與施作形式,後續的維護管理亦交由福興里社區發展協會每周固定巡視植物的生長狀況。 推動社區農園 福興社區發展協會協助環保志工隊檢視社區農園運作情形,並努力持續推動,擴大農園面積。 推動透水鋪面 各社區大樓管理委員會如阿曼社區、花都社區。 在地飲食或共餐 福興社區發展協會提供共餐蔬菜及人力進行料理烹飪、打菜等工作,發展在地低碳料理。 推廣使用電動機車(含充電站、電池交換系統) 各社區管理委員會、里內環保志工隊共同配合里長推動、宣導,並且向電動車廠商申請里內各處之電動車充電站安裝。 推廣使用節能燈具 大聯邦社區管理委員會、福興里社區發展協會協助里長推廣。 一般民眾 推動牆面植生或綠籬 里長號召里內熱心里民一同進行綠牆攀藤植物栽種,藉此凝聚社區意識,進而影響更多人願意關心和參與里內的環境保護問題。 推動社區農園 里民均可報名參加,或是日常活動行經農園也可隨手之勞幫忙巡視與照護。 推動透水鋪面 環保志工隊協助里長推動,部分社區的熱心民眾亦因認同里長理念會主動加入和里長一起向社區管委會進行溝通,或進行施做前簡單的清理環境工作。 在地飲食或共餐 每日(例假日與國定假日除外)午餐皆會在歡喜學堂舉辦共餐,響應低碳蔬食料理,有意願的里民都可來參加,共同參與低碳飲食理念,對象涵蓋獨居老人、新住民及其他社區民眾,此活動不僅達成全民響應低碳飲食,民眾亦透過共餐時間互相進行交流與關心,藉此凝聚社區向心力,共創友善關懷鄰里。 推廣使用電動機車(含充電站、電池交換系統) 里民購買電動機車、自行車,配合里長共同為里內環境盡一份心力,民眾使用社區裝設之充電站將電動機車充電,就不用特地跑到其他充電站,亦可以避免途中電動機車就沒電之情況。 推廣使用節能燈具 大聯邦社區內里民享有良好且舒適的照明環境,而社區發展協會幹事、鄰長以及環保志工隊協助里長向里內推廣,社區民眾透過社區管委會發佈之宣導文宣或佳節活動上里長口頭推廣後,主動汰換家中傳統燈泡改為使用節能燈具。 整體成果說明(總結) 執行成果摘要 (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里長自上任以來,為了響應低碳,並使里內區域綠化,期許福興里成為低碳環保、健康自然的綠色里。里內最早以前的綠籬起源是福興里社區發展協會替里內農園利用廢棄竹竿所架設的,一直到民國107年初,福興里才開始正式規劃,與環保志工隊於奉化路一處閒置空地外圍開始建造牆面植生,首先,將綠牆設置處進行整地,再進行紫花蒜香藤和炮仗花的綠牆植生作業,使其攀藤在菱格網上,這樣既可不使用鐵皮圍住閒置空地,又能達成綠籬效益,整體工程於民國107年底完工。希望透過綠牆可以增加里內綠覆率、提供居民清新舒適的生活環境,並且透過福興里社區發展協會志工與里民齊力改造和維護,凝聚社區意識,共同創造美好家園。由於牆面植生的面積遲遲無法擴大,故里長與環保志工隊商量,於民國(108)年時,將花都社區及其周遭打造許多綠籬圍欄,除了能垂直擴大社區綠化的面積外,也能彌補福興里綠覆面積遲遲無法擴大的遺憾,除社區管轄範圍內的綠籬由社區管委會自行維運外,設置在社區周遭的民私有地也是里民無償同意配合,期望越靠近花都社區,周遭的綠化植物就會越多,民國108年,綠籬的面積已約有200坪,里長希望由里辦公室開始,再慢慢蔓延至社區大樓、里民自家,改善周邊環境、增加里內綠化面積、提升社區環境生活品質,並營造生物多樣性。今(109)年,里內已有多處皆建置綠籬,綠化里內環境景觀,無論是社區大樓抑或是偏遠區域,皆可見綠籬蹤跡,足可見里民之用心,時刻關心里內環境,里民時常自發性的澆灌綠籬,翠綠的蔓藤植物附上水珠,此景美不勝收,再進行牆面植生綠籬之後,里內原本空泛的環境頓時感到舒暢怡人,環境也由燥熱轉為清爽。 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藉由攀藤植物攀爬而形成的網狀架構,在有限的空間內即可達到立體綠美化之成效,初期里長、環保志工隊及熱心里民在社區打造之綠牆,增加了里民彼此之間的交流機會,齊心合力為里內環境保護盡一份心力,里長粗略計算每處綠籬之面積,總面積約有100坪。至今(109)年,里內社區農園的綠籬逐漸長成中,目前面積約330坪,預計兩年後可達250坪以上。根據內政部建築研究之綠建築評估手冊2019年更新版揭示,多年生蔓藤之二氧化碳的年固定量為0.4kg/m2,推算其減碳效益可達330m2×0.4kg/m2=132 CO2/yr。 照(影)片 綿延不斷的綠籬牆 發展協會志工利用廢棄竹子搭建的爬藤植物綠籬 前往花都社區路途上的綠籬 花都社區內的綠籬矮牆 前往花都社區路途上的綠籬 在里長的推廣下,里內的小巷內也充滿綠籬的足跡 綠籬推動效果顯著 里民向環保志工隊取經,在家中打造綠圍牆 阿曼社區外的綠籬 使用菱格網攀爬植物圍住閒置空地,一舉兩得 行動項目執行內容 整體流程 整體流程 1. 里內最早的綠籬起源是發展協會替農民利用廢棄竹竿搭建而成的。 2. 自民國107年開始,里長才正式規劃里內的綠籬。 3. 由閒置空地的圍籬開始,利用菱格網作為植栽攀藤用,既有鐵皮功能又能綠化環境。 4. 今年則與花都社區合作,將花都社區內外可用空間打造綠籬視覺,期望達成名副其實的「花都」。 5. 不只花都社區內,外圍的透天民宅也都願意配合里長進行基礎的綠籬作業。 後續管理 福興里社區發展協會與環保志工隊每周會固定巡視綠牆,進行植物澆灌及其生長狀況觀察,有異狀會向里長回報,並且適時對植物做修剪和施肥等,修剪完的枯枝落葉亦可回收至落葉堆肥箱作為堆肥,使資源循環再利用,花都社區的綠籬則由現場社區民眾及管委會負責澆灌及修剪。 推動社區農園 2019-08-27 推廣使用電動機車(含充電站或電池交換系統 2019-08-27 推動透水鋪面 2019-08-27 推廣使用節能燈具 2019-08-27 在地飲食或共餐 2019-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