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對環境的開發導致氣候變遷的加劇,近年全球各地的極端氣候不斷增加,各地天氣強降雨及乾旱接續發生,許多國家對於天然災害首當其衝,蘆竹區自民國101年起,每年市區因強降雨導致淹水事件不下數起,且損失嚴重,證明身處於台灣的人已無法置身事外。
先進國家如美國、日本及中國為此,提出了海綿城市的概念,藉由工程手段將有限空間將水資源有效儲留,循環利用,達成低衝擊開發的新想法。其中,透水性鋪面及隨此新想法衍生的技術,透過雨水入滲多孔隙鋪面達成土壤保水的效果。隨即蘆竹區率先於桃園市都市計畫區外,嘗試打造第一條低衝擊開發的海綿道路。
透水性鋪面讓水能夠滲入土壤的工法,利用多孔隙瀝青及透水混凝土加強雨水入滲,雨水降至地表時允許藉由鋪面孔隙滲流至底層達土壤保水的效果,如此簡單的想法,能夠完成以下的優點:
1. 減少地表徑流,延遲洪峰
2. 滲透性鋪路可以捕獲懸浮固體,從而過濾雨水中的污染物。
3. 避免鋪面上形成水膜,減少行車打滑、反光與水沫飛濺現象。
4. 土壤透過保水,減緩人口集中的都市地區產生之熱島效應。
5. 雨水直接滲入路基,減輕雨水下水道系統排水負擔。
6. 改善植物、生物地下生長狀態,維持生態系成長。
由於如此優異的效果,大華北街取得了106年度金質獎委員佳作的青睞,本公所隨即於民國107年持續推廣透水性鋪面應用於都市計畫道路,結合循環經濟,打造了第二條的海綿道路-蘆竹區歐楓街,更獲得108年度桃園市政府金品獎優等的成績。未來蘆竹區這兩條海綿示範道路,將提供桃園市海透水性路面的參考範例,並持續推動及推廣此理念。今(109)年,蘆竹區內的海綿示範道路啟發了多數里長的政策推廣,致力於將里內多數水泥地面改造為透水鋪面,區公所汲取先前成功推廣透水鋪面的經驗,輔導里長執行透水鋪面的施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