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桃園市政府歷年針對所轄區域之高潛勢災害鄰里或社區進行災害避難疏散、撤離計畫演練和保全對象編組,使民眾了解災時的應變機制,更希望能整合災害防救政府與民間運作人力與設備資源,發展官、民間的夥伴關係,使疏散撤離工作更加熟練,以減少災前撤離時間,降低保全對象之風險。本市現行防救災工作之規劃原則,最小整備演練單位為里(社區),即便演練規模擴大,也將由里(社區)為單元組成聯合里級、區級、市級單位,進行撤離編組及疏散撤離演練。桃園市政府表示,擬定完善的應變撤離計畫將可有效面對災害且降低災害造成的生命及財產損失,其中完善的編組撤離規劃、防災演練與相關救災資源的整合運用,將可擴大災害防救能量,甚至於重大災害發生時能配合國軍投入救災行列,對於降低災損及避免發生二次災害有實際助益。
自民國98年起規劃轄內13行政區避難疏散路線圖,迄今(109年)仍持續每年修正及檢討收容機制,並推動各區內村里疏散避難路線圖資料更新及新增,每年除了針對各鄉鎮市進行避難疏散撤離演練外,市府也陸續增設疏散避難處所看板及方向指示牌,協助鄰里、社區、政府機關及地方企業等擬定疏散路線、災害防救教育及自衛消防編組等工作,以保障桃園市全體市民生命財產與居住安全。
(2)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自開始推動轄內災害防救、撤離編組及避難路線規劃與疏散撤離演練,桃園市政府加強與各公所間橫向聯繫(特追蹤巡查本市復興區各里可能發展為潛勢溪流之溪溝,彙整分析該區潛在致災風險及巡勘現況,釐清對保全對象之危害程度),每年共同滾動執行行政區避難疏散路線圖、保全名單之修正與調整,並舉辦各項避難路線規劃與疏散撤離演練,以加強民眾對災害生成原因及致災特性之觀念,提升災害發生時應變的能力。歷年辦理地點如下,辦理內容皆含撤離編組、避難路線規劃與疏散撤離:
|
土石流防災演練
|
土石流防災兵棋推演教育訓練
|
河川防汛搶險暨應變演練
|
106年
|
龜山區樂善里
|
|
桃園區民光東路橋旁
|
107年
|
桃園區會稽里
|
龜山區龍壽里
|
大園航空願景館旁
|
大溪區義和里
|
大溪區新峰里
|
復興區奎輝里
|
復興區霞雲里
|
108年
|
大溪區新峰里
|
桃園區
|
大溪橋下大漢溪旁
|
龜山區
|
龜山區龍壽里
|
大溪區
|
復興區
|
109年
|
預計辦理
10場次
|
桃園區
|
楊梅水資源中心
|
龜山區
|
大溪區
|
復興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