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過去民眾對一般資源回收站、中盤古物商、拾荒業者,普遍因環境衛生不佳、隨意堆置擺設,影響社區景觀及環境清潔等問題,導致民眾將居家附近之回收站與拾荒業者認為是髒亂製造者,使回收站成為鄰避設施。因此,桃園市政府近年積極推動「資源回收形象改造計畫」,由回收站與拾荒業者內部整潔與外觀形象美化出發,徹底改變一般民眾對回收工作『髒』與『亂』刻板印象。
桃園市政府95年開始辦理「桃園縣推動資源回收形象改造計畫」,依據廢棄物清理法落實資源回收責任業登記、申報、繳費義務,輔導販賣業者設置回收設施提供民眾便捷回收管道,致力提升資源回收率;97年度辦理「桃園縣資源回收責任業者及販賣業者管理重點稽查取締委辦計畫」,針對外籍移工活動較頻繁之區域設置資源回收桶及辦理新住民垃圾強制分類宣導活動,並結合新住民管理單位執行外籍語言宣導;98年開始更結合社區大樓物業管理公司(一般社區、大樓樓管業者、保全公司等)推廣社區、大樓資源回收工作,由物業管理公司協助社區大樓推動資源回收、媒合個體業者進入社區大樓回收站服務政策;105年則是加入「桃樂資收站」計畫,將「垃圾變黃金」的觀念深植於社區中,迄今已擴展多達123站,讓市民更便於將資源回收變賣金加值到桃樂卡,或集點換好禮,以鼓勵民眾落實資源回收與廢棄物分類。
自95年至今(109),桃園市每年皆有提升資源回收或垃圾減量相關計畫,除了改善回收業者環境衛生與整體形象外,也整合物業、回收業者、社區回收站、個體業者與政府主管機關及執行機關建立完整之連鎖合作回收體系,塑造桃園市資源回收體系各角色及回收站環保正面形象,再加上「桃樂資收站」設立,藉此推動桃園市整體資源回收效率,達成三贏(民眾、回收業者及政府)的目標。
(2)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近年來起陸續推動垃圾不落地、垃圾強制分類及限制塑膠袋使用等政策後,桃園市垃圾清運量由90年的616,658公噸降低至100年296,606公噸,為歷年最低點,自101年起不斷攀升至108年11月420,052公噸,每人每日垃圾清運量0.97公斤減少至0.41公斤,再攀升至0.56公斤,平均每日垃圾清運量由1,689公噸減少至813公噸,再攀升至1,258公噸,每天垃圾清運減少431公噸,約1/3座南區焚化廠處理量(日處理量1,200公噸),桃園市垃圾清運與資源回收量變化如下圖所示,顯示垃圾強制分類政策推動後,強制性迫使民眾落實垃圾分類,垃圾清運量有大幅降低之情形,但不敵近年桃園市大量移入之人口,故100年後垃圾清運量有緩慢上升之趨勢。
桃園市垃圾清運與資源回收量變化圖
桃園市資源回收率自90年5.89%提升至108年11月59.88%,每年資源回收率有持續成長,每人每日資源回收量也從0.06公斤提升至0.86公斤。但由於本市升格以及觀光區的發展吸引許多外來人口(就業、就學、外籍移工及觀光客等),並且觀光地區較多使用一次性用品等因素,以及外來人口導致垃圾清運量也隨之逐年增加,而此外來人口所產生之垃圾量遠大於所產出之資源回收量,因此未來也將加強推動垃圾分類落及資源回收宣導等工作,藉此減少清潔隊垃圾清運人力外,同時減少垃圾進入焚化場或掩埋場的量,延長焚化廠使用壽命。
桃園市歷年資源回率變化圖
桃園市歷年資源回收量與每人每日資源回收量變化圖
桃園市歷年回收成果
|
紙類
|
玻璃容器
|
紙容器
|
鐵容器
|
塑膠容器
|
金屬
|
鋁箔包
|
鋁容器
|
105
|
184,501,589
|
33,004,793
|
29,850,128
|
23,608,804
|
20,540,134
|
20,341,291
|
13,308,449
|
11,990,750
|
106
|
229,634,311
|
62,471,835
|
29,082,653
|
24,683,169
|
23,990,076
|
31,847,127
|
13,468,626
|
13,728,558
|
107
|
243,435,642
|
67,241,512
|
38,779,497
|
29,784,976
|
31,391,020
|
50,473,716
|
18,122,180
|
15,592,494
|
108
|
184,501,589
|
33,004,793
|
29,850,128
|
23,608,804
|
20,540,134
|
20,341,291
|
13,308,449
|
11,990,750
|
單位: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