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為培養生物多樣性,避免單一物種植樹造林,中山社區推動「社區植樹綠美化行動」,以原生種紫薇、青楓、光臘樹、楓香、樟樹、含笑花、月橘及各式花草作為摘植對象,並依據季節和植物特性分批進行栽種,同時結合民眾參與方式,期望在花期及楓紅時節為當地增添風景,達居家環境景觀綠美化,提升村民生活品質之目標。
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中山社區自100年起推動「社區植樹綠美化行動」,由社區志工於冬山鄉仁山段575地號完成第一批次樹苗栽種,總施作面積達500平方公尺;另於103年由水保局農村再生計畫增設中城橋至中山橋間約700公尺自行車道,連接現有冬山自行車道,同時於兩側種植青楓、花草喬灌木做綠美化使用,舊寮溪沿岸中山路則以紫薇為主,利用夏季花期增加特色風景。總計共種植約800棵樹木及200棵花草。
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1.經過植樹綠美化行動之後成為社區的景點,利用樹木四季不同的樣貌吸引民眾,且於周末假日時吸引民眾前往漫步遊憩、景觀維護或生態觀察,提供豐富真實的大自然教室。
2.種植800棵樹木與200棵花草,施作面積與路徑分別位於冬山鄉仁山段575地號約500平方公尺及中城橋至中山橋間750公尺,樹木以平均單株二氧化碳固定量5~10公斤/年(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提供,以人工林為基準),每年推估固碳量約4,113~8,225公斤的二氧化碳。
3.目前所種植之樹木生長狀況皆良好,社區平時會有志工不定期巡視維護村內樹木,在每年樹樹逐年成長下,樹木隨著生長茁壯固碳能力也會逐漸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