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中山休閒農業區為有效解決因颱風產生農業廢棄物,於101年起發動群聚力量,縣政府申請補助購買破碎機,嘗試開始利用農業廢棄物製作堆肥,並將有機肥料提供給休閒農業區9個有機農場中,有效將農業廢棄物循環再利用,進而減少農業廢棄物露天燃燒之情況。
(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台灣屬亞熱帶海洋型氣候,逢夏秋兩季常受颱風侵襲危害,而本鄉中山村每逢汛期時常受到颱風影響,導致農作物損害(落果、倒伏)或樹枝折損,除農業生產的損失外,也產生許多農業廢棄物,為去化這些因颱風產生的農業廢棄物,效減少病蟲危害(果實蠅)產生,中山休閒農業區於101年起發動群聚力量,嘗試開始利用農業廢棄物製作堆肥,並向縣政府申請補助購買破碎機,將破碎後之農業廢棄物與發酵果品及土砂充份混合,以自然發酵的方式製作成有機肥料,運用於休閒農業區9個有機農場中,有效將農業廢棄物循環再利用,進而減少農業廢棄物露天燃燒之情況。
中山休閒農業區將此農廢再利用技術運用純熟後,於105年起與冬山鄉公所進行合作,協助本鄉處理因風災倒塌之樹枝破碎,經破碎之樹枝除進行堆肥再利用外,並將木屑提供本鄉居民、社區及文創園區等使用,使居民逐漸建立起再利用之觀念,使資源循環更落實。
(2)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中山休閒農業區與105年起與冬山鄉公所進行合作後,迄今(107年)總計協助去化約1,030公噸廢棄樹枝,而根據農委會農業試驗所之資料,焚燒每公噸木材將會排放量66.4 KgCO2e,因此,中山休閒農業區相當於協助本鄉減碳約68,392 KgCO2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