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低碳永續旅遊 地區主頁 行動項目 財務規劃 財務來源 1.礁溪鄉公所補助玉田弄獅文化季活動,105年500,000元、106年500,000元、107年996,775元 2.社會處長青食堂共餐,每人補助30元,民眾自費30元 3.河川局自主防災社區,107年特優20萬、108年優等10萬 4.宜蘭縣環保局低碳示範社區計畫補助燈具汰換67,200元 5.玉鼎慈天宮環保鞭炮機,宜蘭縣政府民政處補助40,000元 6.玉田弄獅文化季稻田彩繪,礁溪鄉公所補助100,000。 全民參與 一般民眾 由社區理事長邀集社區居民共同參與社區活動,如玉田弄獅文化季活動、稻田彩繪、節電課程、自主防災課程等,並由協會志工定期維護社區環境及相關設備。 企業或民間社團 玉田社區發展協會主要參與組織有守望相助隊、元極舞隊、十八式氣功、土風舞隊、長青歌唱班隊、瑜珈隊等社團。社區發展協會主導社區發展相關事務推動,各隊協助推動社區事務,如共餐烹飪、遊客接待、社區巡視、環境整潔及玉田弄獅文化傳承等。透過社區分工結合礁溪鄉公所、衛生福利部、宜蘭縣政府環保局等計畫使社區事務運作更有效率。 整體成果說明(總結) 執行成果摘要 (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玉田村早期移民開墾時社會動盪不安,為保護田園家宅,農人習武風氣盛行,又弄獅需有武術底子,故學了拳頭的人弄起獅頭,日然游刃有餘而且自娛娛人,因此玉田社區以「鋤頭、拳頭、獅頭」為主題作為社區總體營造。 玉田社區自全國藝文季活動一炮而紅後,積極發展社區營造,推廣玉田弄獅文化。塑立8公尺高玉田弄獅圖騰成為玉田社區醒目地表、成立「弄獅文物館」,展示從前農耕器皿、陶藝品、手工藝品、舞獅道具等,將文化與地方產業結合,並每年與礁溪鄉公所合作辦理玉田弄獅文化季,發展社區特色鮮明低碳旅遊體驗。 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玉田社區每年重要節慶期間,均有精采舞獅陣頭、傳統歌仔戲等若干民俗活動演出,平時亦可預約導覽至弄獅文物館參觀體驗。107年舉辦玉田弄獅文化季,文化系列活動包含傳統弄獅團、弄獅教學、彎腰體驗插秧趣、彩繪稻田打卡送香米、享用在地農村古早飲食等,詳細活動程序如下表。108年結合礁溪鄉觀光產業發展所春季自行車輕旅行,將玉田村周遭景點串聯成自行車低碳旅遊路線供旅客遊憩。 107年玉田弄獅文化季活動、弄獅晚會程序表 日期 時間 活動項目 107年 9月23日 (星期日) 10:00~18:00 弄獅資料文物、農用器具、長照雲水日托班文藝展覽 10:00~18:00 弄獅武術研習營:4班(每班2小時) 18:00~18:30 用餐(晚餐)時間 18:30~20:30 蘭陽戲劇團公演 107年 9月24日 (星期一) 10:00~18:00 弄獅資料文物、農用器具、長照雲水日托班文藝展覽(1樓) 10:00~11:00 弄獅系列活動 獅鼓摺紙DIY 11:00~12:00 弄獅系列活動 獅頭摺紙DIY 12:00~14:00 弄獅系列活動 弄獅獅座摺紙DIY 14:00~16:00 弄獅系列活動 獅頭時鐘彩繪DIY 12:30~16:00 自由歌唱(長青歌唱班主持) 16:00~16:20 長照老來寶動動班活力健康操表演 16:20~16:40 土風舞表演 16:40~17:00 長青歌唱表演 17:00~17:20 元極舞表演 17:20~17:40 十八式氣功表演 17:40~18:10 用餐(晚餐)時間 17:40~18:10 玉鼎慈天宮國樂團演奏 18:10~18:40 長官、貴賓致詞、晚會開始、獅鼓齊鳴 18:40~19:00 礁溪溫泉水美人踩街舞表演 19:00~19:30 長興廣東醒獅團踩樁表演 19:30~20:00 成功國小武術隊弄獅武術表演 20:00~20:30 港仔尾弄獅團表演 20:30~21:00 基隆呂師父北京獅表演 21:00~21:30 玉田弄獅(茅埔獅團) 照(影)片 玉田弄獅館 傳統農耕器具展示 弄獅體驗 玉田鄉村賞稻趣自行車路線圖 玉田弄獅表演(1) 獅頭摺紙彩繪DIY及當地香米 玉田弄獅表演(2) 2019春季自行車輕旅行 玉田弄獅地標 行動項目執行內容 整體流程 執行方式步驟或程序 1.礁溪鄉玉田村以玉田弄獅為地方文化特色向外推廣 2.建立弄獅文物館與玉田弄獅地標,成為重要文化空間向遊客進行導覽 3.平時採預約方式,供遊客體驗玉田農村低碳生活與文化技藝 4.每年積極爭取經費舉辦大型低碳旅遊活動,發揚玉田弄獅文化、向下傳承 後續管理 玉田弄獅文化館平時由玉田社區發展協會管理,遊客如需參觀導覽可向社區發展協會或礁溪觀光所預約申請。 區域綠美化 2019-08-14 推廣場所適度照明 2019-08-14 實施區域災害防救與演練 2019-08-14 推動低碳民俗活動 2019-08-14 推廣使用省水設備(器材) 2019-08-14 推廣使用節能燈具 2019-08-14 在地飲食或共餐 2019-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