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目前雙連埤重要濕地、無尾港重要濕地及蘭陽溪口重要濕地已完成保育利用計畫核定公告作業,並依據計畫應執行項目進行濕地保育作業(包含棲地營造、物種復育、外來種移除及環境教育等);五十二甲重要濕地目前保育利用計畫尚在討論中,待內政部濕地大會審查,期間仍持續與私有地主討論未來可能經營方向,以取得生態及生活之平衡。
(2)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宜蘭濕地眾多,目前經內政部核定縣內四處國家級重要濕地除五十二甲重要濕地尚未完成保育利用計畫外,另外三處重要濕地皆已完成保育利用計畫,並於明智利用項目管理濕地各項開發行為,並逐年檢討經營管理成效。
108年度宜蘭縣濕地型保護區經營管理計畫主要工作項目包含辦理保護區內外來種清除工作、保護區棲地管理及改善、保護區環境維護及公共設施維護、保護區內資源調查、生態環境監測系統建立及教育訓練計畫等。
截至108年7月31日止執行情形與成果如下:
1.僱用臨時人員巡護保護區及環境整理共計2,464人次
2.完成無尾港棲地翻耕1次
3.完成無尾港棲地改善及外來種植物清除1次
4.無尾港文教促進會辦理無尾港水鳥保護區環境教育解說計畫,候鳥季假日駐站解說服務共48人次、參與人數約1,300人次。
5.無尾港解說中心管理,參觀人數約2,600人次,並於館內召開保護區經營管理工作坊1次。
6.港口廊道延續補植蝴蝶蜜源區500株高士佛澤蘭營造蝴蝶生態區做為環境解說功能。
7.宜蘭大學辦理雙連埤濕地型保護區經營管理計畫,雙連埤魚類調查評估環境變遷與保育對策,完成2次魚類相調查,共計15人次參與。沉水與浮葉植物復育試驗與調查,完成11次復育試驗操作調查及2次水質調查,共計29人次參與。
8.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辦理雙連埤保護區原生棲地復育計畫
a.雙連埤保護區生態調查 21 次,計153人次參與。
b.雙連埤保護區志工棲地工作假期 15 次,計211人次參與。
c.維護改善湖域復育區、庇護區、試驗區、嚴重入侵種人厭槐葉蘋大部清除。
d.調查發現到原已消失的水生植物:卵葉水丁香,已進行庇護保種。
e.棲地復育區:蓴菜、小果菱、雙連埤石龍尾、擬紫蘇草、無翅莎草、三儉草、田蔥針藺等因棲地復育而自行復生的原生種,族群生長良好。今年新發現:野慈菇、龍骨瓣莕菜、鴨舌草於棲地改善區自行出現。
f.物種復育:青鱂魚已復育到子代,穩定族群量。馬來刺子莞浮島外棲地復育試驗,漸入佳境。蓴菜、小果菱、黃花狸藻、雙連埤石龍尾族群復育穩定。
g.隱憂:野菱、灰喉針尾雨燕野生族群大減,寬柱莎草、青鱂魚野外全無發現。
9.港邊社區發展協會辦理無尾港水鳥保護區生態資源調查及經營管理計畫
a.水生植物資源調查:調查人數共45人次,紀錄穗花棋盤腳、風箱樹、細葉水丁香、布袋蓮、大萍、李氏禾、巴拉草、水蓑衣、槐葉萍、蘆葦、開卡蘆等20餘種水生植物。
b.公共設施與環境維護185人次
10.宜蘭縣地理永續再生發展協會辦理蘭陽溪口水鳥保護區解說系統與環教活動計畫
a.保護區解說摺頁及環教活動討論3次,約有20人次參與。
b.環境教育活動預定10月辦理
c.進行保護區解說摺頁拍攝
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