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傳統高耗能產業造成全球環境嚴重破壞與氣候變遷等衝擊,同時國內正面臨能源需求持續成長及能源價格調漲爭議等困境,政府正積極提倡利用再生能源,藉此降低國內進口能源需求與依賴,加速低碳綠能產業發展,以兼顧國家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而因應全球暖化迅速成為全球問題當中時,最困難與威脅性的問題,除了限制溫室氣體排放量,全世界必須轉向不同的能源模式,這可以藉由全世界的能源系統都去碳化來做到,所謂去碳化意謂著大幅改用再生能源,而其中最令人驚豔的科技則是太陽光電,也是21世紀最有可能列入環保時尚潮流的再生潔淨新能源。太陽能光電發電過程幾乎零污染,相較於礦物能源,每瓩的太陽光電每年可減少9公斤氧化硫(SOχ)、16公斤氧化亞氮(NOχ)及2300公斤二氧化碳(CO2)的排放,若裝置3瓩的家庭,相當於3,000平方公尺森林(6個網球場)(風能具有環保不破壞生態的特色,污染甚低,是乾淨自然的能源。推行風力發電之設置,除可增加綠色能源之供給外,亦可環境教育及地方低碳觀光的示範區域,將可達成實質減碳之成效。)
因地理位址及氣候條件之影響,本型區雖不如南部地區日照天數以及日照條件強度,但依據中央氣象局之資料顯示,北台灣(淡水、台北測站)年日照時數仍約有1500小時左右,約中南部的70%左右。如以北台灣(淡水測站)2011年平均日射量1215kWh/m2而言,如設置1峰瓩(kWp)的太陽光電發電系統,且系統性能比80%。模組面日輻射量約增加為1.08倍,推估淡水地區之年發電量約為1,050kWh,即約1.05千度。(由於大型風力發電設備多半屬於台電或是中央相關部會推動設置之設施,本區則較適合針對住宅區域推動集合式小型風力發電,除養護容易外,其初設成本較低亦為考量重點,裝設位置為聚落周遭之公園、空地等,故評估以裝置容量在100 kW以下之小型風力發電機為主,其裝置用地小、成本低、並且無大型風機可能衍生的生態及噪音問題,適合在都會區推廣以達到分散式能源供應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