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動期程與目標
位於新北、台北交界的內溝溪溪澗清澈、水草豐富,每年吸引不少野鳥來此棲息,里長自6、7年前開始推廣種植原生或誘鳥誘蝶植栽,目前里內主要之綠美化點有(A)活動中心外花園、(B)忠一街河堤沿岸認養區及(C)賞櫻步道約1.5公里。(3)里長與在地生態志工協力,爭取施作生態步道、螢火蟲復育池,讓內溝溪周邊荒地沼澤,化為生意盎然的生態步道,為地方自主生態保育典範。
本里持續維護管理認養區域,並設置鳥類、植栽等解說牌,提供里民和遊客介紹之用;里內有幾位志工隊鳥類特別熱愛,時常分享賞鳥樂趣,對推廣野鳥生態保育有興趣,並觀察里內發現鳥類多達2、30種;原生種及誘鳥誘蝶植包含山櫻花、車前草、金露花、月桃、台灣腎蕨、龍眼、芒果、芭樂、百香果等果樹。108及109年里長邀請里民相揪種樹,忠山里辦公處、內溝溪綠美化協會及龍馬湖發展協進會就合作舉辦,一共種下了50棵樹苗,由民眾種植、認養、照顧陪伴;今(110)年,里長表示,仍然會與協會等單位持續共同推動低碳、節能等相關工作,疫情期間更給予了環境生態修復時間,除了鳥類棲地保護與螢火蟲復育外,更希望能有更多里民來共同推動,一起攜手維護美好的家園,將理念持續流傳下去。
二、執行前後差異
(1)各綠美化點原本都是容易形成髒亂的地點,尤其是內溝溪沿岸早年常因水災後帶來之髒亂,甚至一度被劃定為台北市第三垃圾掩埋場預定地
(2)然而在配合生態工法整治後,使周邊環境搖身一變成為親水生態園區,兼具防洪與休閒功能,且本里結合台北市及新北市共5個里成立協會,共同推動除了原生種櫻花外,亦種植其他品種櫻花,使整體環境增添層次感之綠美化步道後,更使其成為本里具特色之景觀之一
(3)近兩年108至109年間,種植原生種類植栽情形
年度
|
108
|
109
|
110
|
種植株數
|
約100
|
50
|
---
|
參與人數
(含志工隊)
|
100以上
|
100以上
|
因疫情關係暫停辦理相關活動
|
(4)本里植栽面積約2,315平方公尺,其預估每年固碳量為159,363 kg
植栽種類
|
植栽面積(m2)
|
CO2固碳量
Gi(kg/m2)
|
預估每年
固碳量(kg)
|
山櫻花等喬木類
|
1,000
|
600
|
150,000
|
果樹灌木類
|
1,215
|
300
|
9,113
|
蔓藤類
|
100
|
100
|
250
|
註: 係數為植物生長四十年生命週期
(5)上述植物除了原生種、營養價值之外,還具有美化環境以及提供鳥類、蝶類等棲息、生長作用,近年(108~110年間)觀察到包括大冠鳩、白腹秧雞、紅冠水雞、斑文鳥、大中小白鷺及夜鷺通通會來;冬季時,會有蒼鷺及伯勞鳥等;蝶類部分有紫斑蝶、小紋青斑蝶、還有樺斑蝶,鳥類豐富多達2、30種
(6)種植原生樹種及誘鳥植栽,可增加物種棲地與生態複雜度,並且達到生態結構的完整與緩衝,提供附近鳥類及動物等繁殖的場所
三、執行程序
(1)發現里內公共空間都已荒廢、雜草叢生
(2)確認土地所有權人並初步調查所有權人相關資訊
(3)經由區公所與土地所有權人協調,取得同意
(4)其綠美化、種植喬灌木由里辦公處、區公所及議員的協助進行改善與規劃
(5)設立「鳥類保護區」及植栽解說、認養牌
四、後續維護
(1)定期進行修剪、除草及澆灌,藉此改善里內特色景觀花木及維護鳥類生長環境
(2)里辦公處推動里內之認養制度,溝通協調屬民眾前之用地,請民眾自行認養維護並提供水源澆灌,但修剪部份則里內志義工視狀況統一修剪
(3)活動中心周圍維護澆灌,水源部份則是利用里內雨撲滿收集之雨水進行澆灌
(4)同時定期進行登革熱病媒蚊防治作業及宣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