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1.樹林國小前身為清末秀才王作霖氏之仰山齋書房,創辦於同治10年(1871),光復後,更名為臺北縣樹林鎮國民學校,民國57年改稱為樹林國民小學,是樹興里內的百年小學。
2.這所百年校園對於環保與環境資源的用心,不僅給予學童與導師良好的學習及教導空間,所設的進修部與社區大學,與本里社區更是與互動有佳,如結合資源回收站每個月變賣所得成立仁愛基金,做為學童清寒基金,社區內的學童得以獲得照護與關懷,校園導入環保資源進行環境教育與資源循環實務宣導,從小教育做起。
3.101年開始,樹興里里內嘗試以建置波士頓蕨為主的綠牆,同年,為完整里內景觀樣貌,樹興里與樹林國小合作,共同規劃於校園停車場外牆上建設約12平方公尺的綠牆
4.105年本里將既有綠牆進行延伸,並擴大約21平方公尺,綠牆完工後不僅柔化了原本水泥僵硬的校舍,增添綠意外,更是與樹興里內處處可見的植生牆搭配得宜,也能與校園內植栽、喬灌木共同納入學校低碳校園的環境教育課程中。
5.本里與各界辦理相關低碳合作活動,包含:學童參與資源回收、牆面繪製、繪製綠色校園地圖,認識香草植物等。
前後差異
1.除了綠化、景觀、園藝等環境教育課程以外,由於社區極力推動資源循環、節能減碳等,過去於里內設置五座雨水回收系統,提供在地水資源的使用,而針對里內公有設施之耗能設備也一併進行汰換
2.透過多項節能減碳的行動,儼然成為活生生的環境教育題材,在地教育樹林國小的學生,讓其了解資源永續及節能減碳的重要性
3.另一方面近年社區經常辦理各種環保宣導學習活動,諸如低碳旅遊、健行活動、有機飲食、屋頂有機農場及生廚餘堆肥製作的免費課程與實習,不僅僅與樹林國小合作外
4.本里也與社區大學共同開課,教導住戶製作各種環保DIY作品、認識社區低碳措施,共同加深社區環境教育及低碳永續的概念。
5.主要合作對象:樹林國小、樹林社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