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1.推動期程
(1) 一開始我們會知道魚菜共生示範系統,是透過環保局辦理的環境公民講師培訓課程學習到新知,原來綠牆的美化也可以用模組化方式組裝,除了生態綠化之外還兼具資源循環之效,因此我們覺得如果能在自己的里設置這樣的示範系統,肯定能讓社區的大朋友小朋友們學習到不同的環保新知,落實環境教育。
(2) 近年為結合水耕模式以及有機概念,本里辦公室打造一處魚菜共生系統之示範點,提倡小型社區農園,利用含豐富的氨、氮和營養鹽的養魚廢水作為水耕蔬菜之有機肥。同時捨棄傳統的化學肥料,並透過水耕蔬菜之水質淨化功能將乾淨的水循環回魚塘,藉此魚與菜均可共同生長,完全自給自足的生存模式共生。
2.推動目標
本里在105年尋找適合的廠商為我們里設置了一組魚菜共生示範系統,請志工們尋找適合的種苗與魚種,並自製教育解說牌,並展示給里的住戶居民欣賞觀看,透過這幾年的推動與照顧,我們也將在108年擴充設施,持續豐富里內的生態。
3.執行前後差異
(1)里長對於環境措施具有自身的想法,且能夠因地制宜並不盲目追隨,因此本里推行之相關措施大多能夠永續營運,達到自主維運的效果,由於本里空間範圍小,且住戶密度較高,在環境教育宣導與落實方面較容易達成,加上本里具有公眾空間三德公園,因此相關教育推廣設施的展示能夠達到宣導教育的成果。
(2)目前里內設有小型社區農園環境,且開始嘗試推動魚菜共生系統,由於里內用地有限,所以我們於里辦公室門口嘗試設置小區域平面槽體式之魚菜共生設施,希望增加1處垂直性魚菜共生性質之社區農園,採管耕式系統約1.5 m2,種植季節性蔬菜及飼養魚種,豐富區域的示範措施。
(3)水生植物區則以水培區過濾箱排出的污水暫存沉澱區,有類濕地的功能,並種植濕地植物如蓮藕、野薑與魚類(如僅需低溶氧的鬥魚和孔雀魚)。
(4)本系統預估固碳量說明如下:
項次
|
位置
|
面積
|
CO2固碳量
Gi(kg/m2)
|
預估固碳量(kg)
|
魚菜共生系統
|
里辦公處前空地
|
1.5平方公尺
|
20
|
30 kg
|
註: 係數為植物生長四十年生命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