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1. 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在日常生活產生的垃圾中,往往含有極高比例的「廚餘」,包括剩飯菜、菜葉、果皮、食物殘渣等物質,約佔一般家庭垃圾量的二至三成。廚餘易腐敗、產生臭味及吸引蚊蠅,是垃圾場臭味、沼氣及滲出水最大來源,於家庭中暫存短時間內即發臭造成困擾,且由於廚餘含水率高、熱值低,因此不適合焚化處理。而若採掩埋方式則可能造成臭味及滲出水等二次污染問題,因此廚餘類廢棄物加以分類回收再利用,不但可減輕垃圾處理壓力,更符合現代之資源永續經營環保潮流,以推動廢棄物減量與多元化處理之政策方向。
2. 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青岐社區自105年度開始推動社區共餐活動,為妥善利用共餐產生之廚餘,於107年度向金門縣環保局申請「107年度金門縣推動溫室氣體管制執行方案與強化低碳永續家園運作體系計畫」補助,提供青岐社區活動中心後方小空地設置多組環保廚餘箱,供社區將共餐的生廚餘放入廚餘箱中發酵成天然肥料,並利用培養土栽種多樣化的蔬菜,形成可食地景,收成的作物又可做為社區共餐的食材使用,為一自給自足之社區農園循環運作系統,也可讓民眾吃得安心又健康,並從中了解低碳的重要性,作為一個環境教育的場所。並依據環保署提供之環保低碳活動平台數據進行評估,每平方公尺的廚餘箱,每月約可消化0.67公斤(經驗值)的廚餘量,而回收1公斤廚餘相當於減少0.256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總計青岐社區的環保廚餘箱約有28平方公尺,相當於每年可減少約57.63公斤的碳排放。
→ 減碳量:28 m2廚餘箱×0.67(kg廚餘/m2-月)×12(月/年)×0.256(kg CO2e/kg廚餘)=57.63 kg CO2e/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