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1) 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金門地區雖然位處於亞熱帶氣季風氣候,但由於地勢平緩,少了地形雨的挹注,年平均降雨量約莫1,000毫米上下,且年平均蒸發量高達1,650毫米,是降雨量的1.5倍以上,使得金門地區的水量經常入不敷出,飽受水源不足之苦,因此,尋求其他水源調節、提倡節約用水、雨水回收再利用等,是必須重視與規劃檢討的永續水資源政策。有鑒於此,山外社區發展協會於104年積極向金門縣環境保護局申請行動項目改善補助,希望能夠在社區活動中心旁加設雨撲滿,推動雨水回收再利用的觀念,除可有效減少水資源開發量、降低對環境的影響,也可替社區省下一筆水費開銷費用,具實際節約能源與環境教育的示範意義。
(2) 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山外社區發展協會活動中心兼山外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原為國軍留下來之兵棋室,因年久荒廢,於95年捐贈社區改建成為活動中心,由於活動中心屋頂為鐵皮搭建的斜屋頂,且已設置天溝與雨水導管,因此,為山外社區設置5座200公升的簡易雨水回收桶,利用屋頂作為雨水收集面積,收集下來的水澆灌綠美化區域,亦可向民眾宣導節約用水,若假設每年每個雨撲滿可儲存40次,另外,依據台灣自來水公司所公布之數據計算,107年度每度用水的CO2排放係數為0.16 kg-CO2e/度水,則每年約可減少約6.4 kg-CO2排放;假設每度水以12.5元做估算,則每年可節省500元,計算式如下:
→ 省水度數:{[200(公升/次)×40(次)]×5(桶)}/1000=40度水/年
→ 減碳量:40(度水/年)×0.16(公斤CO2e/水)=6.4公斤CO2e/年
→ 節省水費:40(度水/年)×12.5(元/度水)=500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