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1.推動期程:
(1)排雷區及國有地復育造林計畫:100年~107年
(2)金門植物園原生植物栽培計畫:105年
2.階段性目標與成果:
(1)排雷區及國有地復育造林計畫:
隨著戰地政務解除及兩岸情勢和緩,並為地區整體發展及安全考量,金門縣政府自100年起積極推動「排雷區造林」,期望構建完整的海岸防風林及營造優質林相,發揮國土保安及水源涵養的效益,使金門能夠成為森林蓊鬱的無雷生態島嶼。辦理情形如下:
A.103年:新增西山靶場等10處造林區、新植造林達20公頃、種植水黃皮等苗木共32,596株、並針對前期(100年-102年)造林區進行補植及撫育工作,施作面積達71.73公頃,共補植光蠟樹等苗木共30,716株。
B.104年:新增馬山等2處造林區、新植造林達20公頃、種植台灣櫸等11種苗木共23,210株、另執行前期造林區補植作業,共計補植相思樹等14種苗木41,501株。
C.105年:新增多年等2處造林區、新植造林達21公頃、種植台灣櫸等18種苗木共25,806株、另執行前期10處造林區補植作業,共計補植相思樹等7種苗木9,700株。
D.106年:新增歐厝等2處造林區、新植造林達15公頃、種植黃槿等苗木共23,210株、另執行鵲山段、復國墩段等造林地補植與撫育共142.73公頃,共計補植水黃皮等苗木4,900株。
(2)金門植物園原生植物栽培計畫:
林務所105年爭取營建署補助經費,與國立中興大學合作,選定金門野百合及紅花石蒜作為主要繁殖目標,同時利用金門植物園林間步道與碉堡周邊環境,模擬金門野百合栽植環境,並搭配鐵炮百合、細葉捲丹、艷紅鹿子百合等原生球根花卉,作為金門植物園景觀營造及種源保存使用。金門植物園除了美麗的花景外,園區內的砲堡經過階段性的整理,成為賞鳥賞蝶的熱門景點,辦理情形如表1所示。
表1、金門植物園原生植物栽培計畫原生種植栽栽種數量
名稱
|
栽種數量
|
金門野百合
|
1,000株以上
|
臺灣原生百合
|
3,000株以上
|
艷紅鹿子百合
|
100株以上
|
細葉卷丹
|
100株以上
|
鐵炮百合
|
3,000株以上
|
新鐵炮百合
|
1,000株以上
|
(2)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1.排雷區及國有地復育造林計畫:
依據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公布單位面積林地二氧化碳固定量,約為7.45~14.9公噸/公頃/年,金門縣自100年度累積至106年度所復育造林面積達146.15公頃,預估每年可固碳約1,934公噸二氧化碳。歷年已完成造林區域如表2所示。
表2、100年~106年金門縣林務所完成排雷區復育造林區域
年度
|
造林區名稱
|
面積(公頃)
|
固碳量(ton CO2)
|
100
|
峰上段、呂厝二、R-57、安岐出海口、獅山、赤山、北錠頭、山外溪西、代耕中心、銅牆山及林厝北等排雷區
|
30.18
|
337
|
102
|
鵲山段、內洋靶場及復國墩等排雷區
|
18.29
|
204
|
貴山南、上林南、上林、湖井頭(一)、黃厝、湖井頭(三)、青嶼、山后、金門酒廠、觀音亭山、新頭西、復國墩北、鶯山廟、瓊林東、R-58(西堡劃測)及天摩山東等排雷區
|
23.26
|
260
|
103
|
西山靶場、庵邊、寒舍花、寒舍花西、后扁北、后扁南、后湖南、后湖北、溪邊及瓊林雷區
|
20
|
298
|
104
|
馬山、慈堤
|
20
|
298
|
105
|
陽明、多年
|
21
|
313
|
106
|
歐厝、鵲山、復國墩
|
13.42
|
224
|
合計
|
146.15
|
1,934
|
2.金門植物園原生植物栽培計畫:
於105年8月及9月辦理栽植管理及繁殖技術轉移課程計4場32小時,參與課程同仁計15人,總栽種植栽數約11,000餘株,固碳量約20.6噸CO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