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壹、整體成果說明
隨著人口增加與都市的擴展,水泥叢林快速取代原有的綠地,除了破壞既有豐富生態環境,更造成都市熱島效應,而減緩都市熱島效應最簡單的方法便是將屋頂及壁面綠化,可大量減少水泥混凝土因日照產生之蓄熱,進而減低都市之空調耗能,並具有保水、提供生物棲地及增加生物多樣性等功能。過去房舍之屋頂由水泥所建成,長時暴露在日光下,使得室內溫度偏高、悶熱。為改善此狀況,於屋頂種植種植自然原生攀藤植物(如:薜荔),沿著建築物生長,此項作為可提升本村綠化美觀之程度,並有效減少冷氣等降溫設備之使用。
大坪村社區發展協會於民國95年開始,配合「大埔聚落共同經營計畫」及「綠意盎然我的家」等相關計畫,將聚落內六四據點之閒置空間進行活化,將其改造成社區發展協會販賣部,並於屋頂種植植栽,使上部空間形成一塊綠化空地,以降低房舍溫度,除可提升大坪村之生態綠化程度,並能有效達到減碳目的。執行至今四據點綠屋頂約200平方公尺,一年共可固碳約500公斤。
一、執行成果摘要
(一) 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大坪村社區發展協會配合「大埔聚落共同經營計畫」及「綠意盎然我的家」等相關計畫,從100年開始至今已將聚落內六四據點進行活化改造項目有風光互補太陽能路燈、腳踏車架、廢棄物再利用藝術牆等陸續執行,103年~107打造成低碳特色觀光景點,並將其改造成社區發展協會販賣部、低碳民宿及特色據點、於屋頂種植植栽耐旱及防風作用之植物,如海芙蓉、細葉假黃鵪菜、馬祖紫珠、細葉蘭花參及黃花酢醬草等,使上部空間形成一塊綠化空地,以降低房舍溫度,並能有效達到減碳目的。每年由大坪村村辦公室主導規劃,由社區發展協會協助執行,使成為示範點,讓屋頂綠化推廣至其他村莊。
(二) 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過去屋頂由水泥所建成,長時暴露在日光下,使得室內溫度偏高、悶熱。為改善此狀況,於屋頂種植種植自然原生攀藤植物(如:薜荔、海芙蓉、細葉假黃鵪菜、馬祖紫珠、細葉蘭花參及黃花酢醬草等),沿著建築物及周邊生長,此項作為可提升本村綠化美觀之程度,並有效減少冷氣等降溫設備之使用,達到節能減碳之目的。107年度邀請低碳專家白志元老師及蕭再安教授,於大坪村進行現地勘查與輔導作業,目前六四據點綠屋頂維護狀況良好。
二氧化碳計算參考:依據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15年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所提供的數據,每1m2之多年生蔓藤40年CO2固定量為100 kg,亦即每年為2.5 kg。六四據點綠屋頂約200平方公尺,一年共可固碳約500公斤。計算式如下:
多年生蔓藤固碳量:200平方公尺草本植物×2.5 (公斤CO
2/平方公尺-年)=500公斤CO
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