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壹、整體成果說明
村內大多數為傳統閩東式建築,大部分房屋皆有當地原生種植物「薜荔」攀於牆面,使當地具備天然之牆面植生,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但因其生長過於旺盛,影響景觀,由村長、村辦公室及社區發展協會主動發起活動,召集志工進行牆面植生之修剪,以維持村內之特色景觀。
社區除了推廣及維護環境綠美化外,積極保留原生種攀藤類植物,亦保留原始戰地風貌的地景,營造自然美麗的綠色鄉野,能提供野生動物棲息環境,如鳥類及昆蟲休息、棲息和繁衍的場所,可增加綠色資源及生物多樣性,也能間隔道路和住家的空間,改善生活舒適度。
一、執行成果摘要
(ㄧ)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當地原生種「薜荔」,攀於牆面形成天然的綠籬,可讓原本生硬之石頭屋增添綠意,與周遭環境融為一體,使得村內各處綠意盎然。但因其生長過於旺盛,須常動員社區發展協會志工及居民共同進行整理,希望可以維持村內之獨有特色「穿著綠衣裳的方石屋」,一起為社區再創美麗新景點,展現村內居民團結一致,保護獨有亮點。每月不定期由村長主導帶領社區發展協會與志工,共同維護整理。
(二)執行前後定量或定性差異
社區除了推廣及維護環境綠美化外,積極保留原生種攀藤類植物,亦保留原始戰地風貌的地景,營造自然美麗的綠色鄉野,能提供野生動物棲息環境,如鳥類及昆蟲休息、棲息和繁衍的場所,可增加綠色資源及生物多樣性,也能間隔道路和住家的空間,改善生活舒適度。
依據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15年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所提供的數據,草本植物每年每平方公尺可獲得0.5公斤的固碳量。社區牆面植生約100平方公尺,一年共可固碳約50公斤。計算式如下:
l
草本植物固碳量:100平方公尺草本植物×0.5公斤(CO2/平方公尺-年)=50公斤CO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