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牆面植生或綠籬
村長邀請居住於附近之居民,不定期協助維護,住家附近綠圍籬、綠牆等綠美化維護。
2.推動社區農園
透過村民利用閒置土地工作之的方式,可達到宣導在地飲食、低碳飲食的概念,且閒置空間再利用的農園設置均是村內一般民眾自主參與耕種,共同降低食物碳足跡。
3.營建廢棄物再生利用
從南亭的建置可觀察出仁愛村多數居民對環境的維護、空間的營造、廢棄建材的再利用等舉凡社區大小事皆積極參與,使得多數工程、活動皆能有很好的動員率。
4.設置雨水貯留再利用系統(或雨撲滿)
雨水貯留系統由村長、社區發展協會、村民們自行維護管理。
5.推動放流水循環利用
村民可至仁愛廠污水處理設施取用回收水,除了不能用來灌溉食用作物,其他像馬桶沖洗、綠地灌溉、洗車等用水,具實際節約能源與環境教育的示範意義。
6.推動舊建築保存再利用
仁愛村內的舊建築、閒置空間在利用皆為社區內居民配合社區發展協會共同參與及重造。
7.推動低碳民俗活動
燒塔節為連江縣秋天慶典的盛事,除仁愛村居民辦理活動外,亦會有眾多移居各村的民眾參加。
8.實施區域災害防救與演練
防災社區整體計畫或是防災相關演練,皆為仁愛村居民配合仁愛村辦公室、鐵板社區發展協會及仁愛國小共同參與協助。
9.推動區域災害潛勢調查分析及調適規劃
計畫執行期間至現地勘查本村災害潛勢情形,並邀請民眾參與教育訓練或防災演練,使民眾更加了解自己居住地區所面臨潛勢災害,並熟悉避難路線進行疏散避難,提升防災效果。
10.區域綠美化
由社區居民不定期維護管理進行除草及修剪等維護。
11.建置綠色基盤、區域保水降溫設施
由村長動員村民以及社區發展協會參與共同整理並維護管理。
12.推廣資源回收與再利用(含家戶資源、廚餘或巨大廢棄物)
透過村民環保志工參與社區營造之創意作品進而吸引其他社區或居民仿效廢棄資源回收再利用,例如用於美化居家週邊環境、社區公園造景等。也透過各社區集會協助宣導及志工之間互相帶動,使全區居民了解回收物再利用之好處,進而建立友善優質生活環境。
13.推廣使用節能燈具
因仁愛國小的省電燈具為承包校方工程廠商執行,仁愛村節能燈具汰換則由仁愛村申請補助費用,由仁愛村當地水電行、村辦公室與民眾協助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