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期程和階段性目標
為於南竿鄉清水村的國家級清水濕地,早年是自然的砂灘,由於戰地政務時期防波堤的興建及海砂的挖取,而產生現今的泥灘、砂岸、水泥岸等。再加上山坡地的地下水源滲出,及家庭污水所帶來的有機質營養源,造成了清水濕地生機蓬勃的風貌。本濕地也是馬祖當地漁民船舶的避風港。民國95 年本縣南竿鄉清水澳口經內政部營建署列為國家級溼地,馬祖清水濕地是內政部營建署列為國家級重要濕地之一,與淡水河紅樹林濕地、台中高美濕地等39處同等級。
為維護連江縣唯一之濕地環境、增近民眾對清水環境之認識、促進民眾了解當前政府
對清水濕地之復育成果,以及持續的生態及水質監測。104年度連江縣政府曾委託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進行「104年連江縣清水濕地保育行動計劃」,以下為計畫內容:
1. 調查濕地中四季生態環境與水質。
2. 辦理2場次環境教育活動、4場淨灘活動、1場互花米草清除活動、1場成果復育說明會。
3. 設置垃圾攔截網,避免海漂垃圾影響濕地環境。
調查結果後得出以下結論,可做為未來清水濕地政策之規劃參考:
清水濕地雖列為自然的海岸濕地,但現今堤岸皆已水泥化,內亦有廢棄魚池。位置緊鄰社區與港口。故人為活動、社區發展等壓力,為對清水濕地的最主要之影響因子。
由於清水濕地高度的社區結合,因此在社區發展上應趨向友善環境的方向發展,包含社區對濕地內之利用方向應宜維持環境教育場域為主,濕地周圍則以低汙染的休憩觀光發展為主,居住及觀光帶來的民生廢水應加以改善,減少未處理之廢水流入。
在現今清水社區居民已有愛護清水濕地環境的普遍共識下,持續進行巡守、環境教育、淨灘等工作,讓居民與濕地維持互動。而廢棄魚池亦可做環教場域或適當利用之活化。
於107-109年間亦由環資局等政府單位主辦或由社區發展協會等公民團體自行舉辦數次清水濕地之淨灘活動及與其相關之環境教育活動,如108年12月14日清水社協舉辦108年度清淨家園清水濕地關懷大地、潔淨地球淨灘活動(約有50己參與),109年6月27由連江縣退休軍公教協會辦理之淨灘活動(約有60人參與),希望讓民眾更重視海洋資源保育,並且內政部於108年訂定實施清水重要濕地(國家級)保育利用計畫,目標為促使清水濕地加強水質管理,改善底質劣化現況,維護生物多樣性,恢復漁業資源,在經營管理下重現傳統撿拾漁業,成為兼具環境教育及民生遊憩的澳口型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