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碳生活
-
低碳環境校園
1.行動簡介
低碳校園在硬體方面應包括「生態環境維護」及「低碳建築」二大目標,建立省能、省資源、健康、舒適的校園,軟體方面則在環境教育的改造,落實低碳生活。
2.行動之重要性
低碳校園之推動,除能產生可觀有效之減碳效益外,無形中並可將低碳概念深植於學生心中、並身體力行,進而將低碳城市之概念拓展至40萬個家庭,影響效益既深且廣,帶動全民共同打造低碳家園。
3.行動負責及參與單位與人員
4.行動推動時程
(一)短期(101-102年)
- 鼓勵利用校園空地經營自給農園。
- 補助設置或改善校園落葉堆肥區。
- 於校園內水龍頭裝置省水閥。
- 補助設置或改造校園資源回收站。
(二)中期(101-105年):
- 透過資源交換網路媒合平台,將各縣市學校之各種可用設備與可用資源,進行網路媒合交流。
- 於校園內裝置省水馬桶。
- 研擬低碳教育教材,結合環境教育法進行低碳教育。
(三)長期(105-109年):
- 資源交換網路媒合平台
- 於校園內裝置中水回收系統。
- 於校園內裝置雨水回收系統。
5.行動實施要項及作法
- 補助設置或改善校園落葉堆肥區。
- 鼓勵利用校園空地經營自給農園。
- 透過資源交換網路媒合平台,將各縣市學校之各種可用設備與可用資源,進行網路媒合交流,提升資源使用時程,降低設備投資。
- 午餐食材低里程-透過校園營養午餐低里程食材媒合平台,推廣食材在地化,低里程運送,推動學校午餐與在地產銷班及農會產銷系統結合及農民,創造低碳生活,富裕在地農民與學校午餐優質雙贏之方案。
- 於校園內水龍頭裝置省水閥、中水回收系統、雨水回收系統、省水馬桶、配合生活節水措施。
- 補助設置或改造校園資源回收站。
- 輔導及補助各級學校進行校園綠化及教室綠屋頂。
- 研擬低碳教育教材,結合環境教育法進行低碳教育。
6.行動專案成本及資源需求
依各縣市計畫實行細節,再行評估其成本。
7.中央推動之相關方案
8.縣市推動之相關方案
(一)嘉義縣
_1_、行動項目:_
(1)「省水器材使用比例」藉由省水工具和使用習慣的改變減少水資源浪費
- 本縣規劃先行於12個低碳農村社區推廣省水器材使用,讓社區民眾及學童建立節約用水觀念及認識節約用水的方法。
(2)「中水系統」新建政府大樓或建築物推廣
- 以新建政府大樓或集合式住宅及學校單位為主要推廣對象,可依其所在的地理位置、中水的用水量、附近下水道設施狀況及污水處理廠等因素來決定回收方式。
(3)「雨水回收系統」示範社區及學校全面推動雨撲滿
- 由於雨水回收系統在一般公寓大廈較難獨自安裝,比較適合獨棟建築物安裝,因此可推動對象以學校及社區為主。
_2_、參與單位行動項目:_
(1)教育處
A、已執行行動方案
B、後續行動方案
9.取得認證點數須提交之文件
校舍綠建築標章、永續校園與節能減碳相關宣導與教育計畫、校園午餐食材低里程實施計畫、校園資源分享媒合平台建置計畫。
10.亮點:鄉鎮市區進行之作為
1.嘉義縣
學校合作機制及教育資源共享
- 為將綠色能源落實於學校教學與民眾參與的良好示範,規劃與南華大學進行健教合作,透過學校架設的太陽能設施和能源課程,將校內行之有年之管理與成效向民眾與學員宣導,加深對太陽光電節能環保的認知與認同,以擴充教育之功能,不僅運用硬體設備傳達資源循環利用及能源的節約,更由管理層面著手,培養環境永續觀念與人才,全面提升低碳意識與行為素養,確實達到教育宣導之目標。
2.屏東縣
「落實全民低碳生活教育」藏富於校的綠能推廣政策
- 於泰武國小及長榮百合國小建置太陽能板發電設施(發電容量分別為67Kwp及57Kwp),並將學校重建與太陽能光電結合成一體,形成新建築美學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