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碳生活
-
天然有機生活
1.行動簡介
回歸自然、生活是不少現代人的渴望,一時無法脫離極度依賴電腦的工作,也不能失去代步的汽機車時,不妨從生活中多加一點自然,一點低碳的生活方式。開始自己種蔬菜,打造自然系菜園,享受自行摘種蔬果的甜美,從無毒耕作、綠色消費、綠色生活三方面,以實用簡單的實踐方法,應用在食、衣、住、行各方面,如居家空間的清潔及裝修方法,還有飲食料理的保存活用方法,健康穿著的無毒洗衣法、以及環保節能家電用品的認識與使用等等,不但可減少碳排放,亦可增加民眾健康。
歐美各國推廣綠建材標章、環保標章歷時長,發展完整,建議民眾選購時可參考以下國外認證,選擇對環境友善的產品。
1.永續森林認證(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 FSC):遵守美國林業管理協會制定的原則和規範,來自永續造林計劃區的林木可貼上協會的認證標章。
2.能源之星(Energy Star):美國能源部推行的節能標章,屬於自願性的標誌計劃,業者提供具環保效益、高能源效率的產品,包括照明、建築、冷暖氣系統等項目。
3.綠色防護標章(Greenguard Indoor Air Quality):由美國國家標準局(ANSI)授權的標準制定團體Greenguard Environmental Institute(GEI)推廣,提供低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的天花板、地板、隔音、塗料和紡織品認證。
4.綠標籤環保標章(Green Seal):美國私人的基金會推廣的環保標章,評估門窗類、塗料、接著劑等產品是否達到低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排放標準,並強調可減少臭氧破壞,保護生態。
5.歐盟花卉標章(EU-flower):針對紡織品、塗料、家具等產品,評估是否可被生物分解、降低環境衝擊,並節省能源資源的標章。
6.北歐天鵝標章:評估天然建材以生態材料和工法,並達到節能、低溢散標準。台灣的環保認證。
7.環保標章:由環保署認證,以「可回收、低污染、省資源」為原則給予標章,目前已開發98項規格標準。
8.節能標章:經濟部能源局建立的自發性節能標章認證制度,家電產品貼上這個圖樣,代表能源效率比國家認證標準高10~15%,鼓勵民眾使用高能源效率產品。
9.省水標章:經濟部水利署推動,消費者認明省水標章選購合格省水器材,便能在不影響原用水習慣之下,達到節約用水目的。
10.綠建材標章:由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公告施行,以資源採取和製造、使用、性能提升、廢棄再生等各階段做為評估項目,並給予「生態綠建材」、「健康綠建材」、「高性能綠建材」、「再生綠建材」等標章。(康健雜誌,107期)
2.行動之重要性
現代人的生活物質不虞匱乏、醫藥科技日益發達,但仍承受許多病痛之苦、遏止不了癌瘤之毒,追根究柢,在生活中,佈滿了看不見的毒物,如下圖,它們藏在經過精心包裝的食品裡;富麗堂皇的室內裝修建材裡、空氣中;華麗高貴的衣裳裡,甚至是小孩子愛不釋手的玩具中,在無知及不經意使用之下,人人都有可能像是遊走在地雷區般,飽受驚恐或是深受波及而遭遇無妄之災。

圖7.5生活中毒物來源圖
(資料來源:環境科學概論結合全球與在地永續發展,白子易編譯)
天然有機生活行動項目著重於生活食、衣、住、行各方面,廣為宣導並讓民眾認識環保產品,增加天然有機材料與環保產品的使用,藉由增加產品的使用率而降低排碳量,更進一步增進民眾健康。
3.行動負責及參與單位與人員
鄉、鎮、市、區公所負責,委員會應由來自環保局、衛生局、量販業、連鎖便利超商及雜貨店相關業者的代表組成,其參與本行動項目人員應為全體民眾為佳。
4.行動推動時程
(一)籌備期(100年~102年)
以建置轄內地方民間低碳生活組織團隊為主,結合政府單位未來低碳城市建構,將培育環境種子委員,進行低碳宣導與訓練:
1. 民間地方專業諮詢輔導團隊與志工組織培訓。
2. 在地資源調查彙整。
3. 研擬推動整合措施與管制對策。
4. 配合政府單位低碳生活的宣傳推廣。
5. 引進民間或學界資源協助推動低碳生活。
(二)推動期(102年~105年)
規劃獎勵民間公益企業團體參與低碳生活之誘因與工具,並藉由校園活動教育推廣,培育低碳種子教師,使低碳生活融入校園,進而延伸至家庭日常生活中。
1. 因應地方資源設置地方產品銷售區。
2. 配合政府節能計畫採用節能商品。
(三)執行期(105年~109年)
根據各地方在地資源,規劃地方性的低碳活動,建立簡易低碳教學手冊,並提供教學。
1. 廚餘落葉回收堆肥
2. 無毒作物栽種。
5.行動實施要項及作法
天然有機生活含括食、衣、住、行方面,須著重於對居民的認知推廣與宣導,且配合相關低碳教學手冊,讓居民可以在自家生活空間中落實天然有機生活目標。因此須搭配的方案項目包含:
(一)廚餘落葉回收
利用屋頂種植之植物落葉或腐壞之蔬果,放入廚餘桶,透過屋頂通風良好的狀態,過個月自製肥料即製成。這些只需附上施作指導手冊,在社區中在地蔬果植栽是很容易達到的。
(二)無毒作物耕作
有機的定義太過嚴謹,包含肥料等等都需有機,民眾要達成困難度偏高,所以採用無毒方式栽種蔬果,減少土壤負荷,亦可增進民眾健康。
(三)推廣講座與課程在地產品的使用與銷售特區的設置
社區中有許多當地產物,如列在地種植蔬菜、水果,或是手工產品等等,亦可在各大量販店、便利商店設置在地產品特區,廣為銷售,減少貨品運送時造成之排碳量。
(四)使用具節能或環保標章之產品
配合政府節能家電補助計畫,購買節能標章電器產品即可享有補助,藉此淘汰耗電量過大之機種,提高節能產品的使用率。
6.行動專案成本及資源需求
本行動項目之經費需求及來源包括-
(一) 縣市政府編列預算。
(二) 中央補助款。
(三) 各部會計畫型補助款項。
7.中央推動之相關方案
(一) 國家建設計劃(行政院經建會)
研擬永續低碳環境計畫,其具體措施如下:
1.推動一次用產品減量措施,並管制含汞產品
2.垃圾強制分類,強化資源回收管理
3.建構回收再利用誘因體系
4.推動廚餘及巨大廢棄物等零廢棄及再利用
5.輔導畜牧場減碳、節水及節能觀念、落實畜牧場源頭減廢,加強減碳、節水及節能措施
6.宣導國內生產國內消費,減少產品運輸排碳量
7.推廣省水標章產品認證及節水產品使用
8.宣導建立節約用水社區
9.提供省水及雨水貯留技術諮詢服務
10.加強民生及工業用水查漏
11.推動環保標章及碳足跡標示制度
12.健全環保產品及碳標籤產品行銷通路
(二) 節能家電補助計畫(經濟部能源局)
針對冷氣機和電視機進行補助。若冷氣機符合符合能源效率指標一二級標準, 電視機為30吋以上且領有節能標章,每台可補助2000元,期限為3個月,預計補助37萬台。
(三) 資源再生綠色產品推廣計畫(經濟部工業局)
經濟部工業局於發布「資源再生綠色產品審查認定辦法」並於100年5月起陸續受理廠商申請綠色產品認定,使國內欲申請資源再生綠色產品認定之廠商有所依循,以鼓勵廠商產製符合前開辦法規定之綠色產品,提供消費者優質之再生產品。
(四)學校午餐在地食材推動計畫(行政院教育部)
為了讓小朋友了解自己餐桌上的食物,教育部推出「學校午餐在地食材推廣計畫」,希望透過與當地小農合作,推廣飲食教育。
(五)綠色採購計畫(行政院環保署)
指「在維持基本生活所需並追求更佳生活品質之同時,降低天然資源與毒性物質之使用及污染物排放,目的在不影響後代子孫權益的消費模式」。綠色消費涵蓋食衣住行娛樂等各個層面,而綠色採購是落實綠色消費的最佳工具;採購回收材料製造之物品,優先考量環境面之採購行為,亦即採購之產品對環境及人類健康有最小的傷害性。
8.縣市推動之相關方案
以下相關方案計畫名稱來自於各縣市低碳白皮書,部分計畫規劃中,尚未實施,內容擷取各縣市相關計畫內容。
(一)臺中市
1.推動每周一蔬食(環保局):辦理相關講座、課程或媒體宣導,宣導均衡飲食的重要性,並建立食物生命週期與環境衝擊的觀念。
2.推動綠色消費(環保局):公部門辦理綠色消費宣傳場次,依綠色生活網生活資訊網辦理綠色消費活動場次。
(二)南投縣
1.綠色採購(環保局):同行政院環保署綠色採購計畫。
2.定期宣導及鼓勵民眾進行綠色消費(環保局):同行政院環保署綠色採購計畫。
(三)彰化縣
1.綠色採購(環保局):同行政院環保署綠色採購計畫。
2.一次性餐具禁用活動(環保局):台灣社會的外食人口眾多,因而免洗餐具的使用量也居高不下,不僅浪費資源,更產生許多垃圾,若外食者能夠自備餐具,將有助於解決此問題。
3.推廣綠色消費(環保局):同行政院環保署綠色採購計畫。
4.落實低碳教育(環保局):藉由推動綠色消費生活環保與節能各項措施,發揮民間力量落實「省電、省油、省水、省紙」之措施,以減少日常生活中二氧化碳排放,並朝低碳綠能示範城市之目標邁進。(資料來源:台南市環保局)
(四)苗栗縣
1.在地食材食用推動計畫(教育局):同行政院教育部在地食材食用推動計畫。
(五)雲林縣
1.有機農業願景(產業發展局):有機概念已成為世界趨勢,臺灣自古以來以農立國,產、官、學、研各界長久投入於農業積累之研究能量,實為推動臺灣走向精緻農業之最佳根柢,為使臺灣與世界接軌,農委會大力推動「精緻農業健康卓越方案」,全力打造健康農業-健康無毒島。(資料來源: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
2.在各級學校推動每週一蔬食(環保局):辦理相關講座、課程或媒體宣導,宣導均衡飲食的重要性,並建立食物生命週期與環境衝擊的觀念。
3.鼓勵多吃蔬食少吃肉,選擇在地、當季食材(教育局):同行政院教育部在地食材食用推動計畫。
9.取得認證點數須提交之文件
鄉、鎮、市、區公所為了取得認證,必須推動增加使用有機飲食,紡織品植物染、居家的生態塗料或生態建材等。如需取得認證文件建議如下:
1. 縣市鄉鎮村里自我狀況評估
2. 縣市政府單位配合產學編製無毒肥料做法與耕作手冊
3. 相關資源回收區域設置
4. 在地資源產品零污染標示與銷售區設置
5. 購買使用具節能標章之家電用品
10.亮點:鄉鎮市區進行之作為
天然有機生活是建構在日常生活中食、衣、住、行等方面,因應在地節能減碳的方式呈現,簡述營造低碳社區之方法,透過示範亮點地區間接影響周遭村里,進而達到永續環境低碳家園之目標,創造友善環境、美好城市。
臺中市大肚區蔗廍里立全社區位於大肚山台地,強勁的海風是立全社區取用不盡的資源,經居民與專家學者共同討論後,以『風車為特色,環保為主題』,居民用廢棄物回收製作成風車並利用風力發電,轉動的風車帶出了社區的意象與動力。
立全社區目前為台灣地區再生能源(自製小型風力發電機)設施供給社區內部份公設利用之良好範例,而除地區原有豐富風能資源外,景觀綠美化與資源回收等環境保護工作也在積極進行中,而未來立全社區將朝向「能源自主、資源永續、環境親和」之生態性社區為發展方向。其各面減碳成果說明如下:
1.生態綠美化
蔗廍里於民國九十年成立立全環保義工小隊後,就開始積極的進行社區整體環境改造、清潔與綠化,村內處處可見大面積的草地,社區樹籬也以複層植栽方式設計栽種,社區部份牆面陸續進行DIY拼貼之美化。

2.設備節能
社區信仰中心慶順宮一樓的大型集會中心其照明設備已更改為T5型燈具,目前社區發展協會也開始進行省電燈泡展示(如表2-2),希望能透過此種方式,鼓勵及推薦居民在未來如有需要汰換燈具時,可以改採T5型之省電燈具。

3.再生能源
蔗廍里於立全社區已設有簡物之風力發電與自行車發電。

4.資源循環
(1) 推動資源回收:定時宣導源頭垃圾減量,社區內由義工與社區民眾共同推行垃圾分類,成立社區資源回收基金,以供社區運用。

(2) 廚餘有機堆肥:於社區內設置廚餘回收場並推動廚餘回收堆肥製作,經過2年來不斷改進,目前成功的將本社區廚餘製作成有機肥,除可減少垃圾量,將有機肥使用於社區廚餘實驗農場。

5.低碳生活
(1) 立全社區內已有設置完整之資源回收設施與具體的垃報減量措施方法,例如將丟棄、用不的生活小藝品改造,做為室外或室內之裝飾美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