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碳生活
-
低碳創新活動
1.行動簡介
低碳生活的型態包含在地產業,如有機農場、綠色建築、綠色能源的使用等,將低碳行動與當地民眾生活型態進行結合,連結至一個低碳的生活型態,將能有效提高民眾轉型意願,成為低碳生活型態的示範者。
2.行動之重要性
各縣市均有其獨特的在地文化特色,若能針對不同特色進行區分,擬訂出最適合當地的行動項目,使其融入民眾生活,才是能夠確實達到低碳環保生活化的途徑。
3.行動負責及參與單位與人員
4.行動推動時程
(一)短期(101-102年)
- 推廣低碳農園。
- 推廣紙錢減燒及以米代金。
(二)中期(101-105年):
- 推廣低碳農業。
- 輔導相關廟會等傳統民俗活動以低碳方式辦理。
5.行動實施要項及作法
- 推廣低碳農業與低碳農園-「推動產業生態化,促進產業永續發展」推動農漁牧生態化產業體系(參考屏東縣低碳項目推動之經驗)。
- 低碳綠領(義志工)培訓-由基層培養節能減碳種子,以促進由下而上之參與式發展。
- 低碳民俗活動-推廣紙錢減燒及以米代金等方式,並協助輔導相關廟會等傳統民俗活動以低碳方式辦理。
6.行動專案成本及資源需求
依各縣市計畫實行細節,再行評估其成本。(若無對應經費)
7.中央推動之相關方案
8.縣市推動之相關方案
(一)嘉義縣
_1_、行動項目:_
(1)「低碳綠領(義志工)培訓」由基層培養節能減碳種子,以促進由下而上之參與式發展
- 本縣教育處已推行節能減碳種子教師培訓工作坊,陸續擴大推廣種子教師培訓,並結合本縣豐富自然資源之環循永續生產特色為發展重點。_
(2)「低碳農業」由低碳農業發展低碳綠色產業
(3)「廚餘、堆肥系統」農村堆肥、黑土技術、土壤固碳
- 為降低本縣垃圾清運量,目前推動與社區共同合作廚餘廢水堆肥項目,輔導民眾利用小型廚餘堆肥桶回收並製作有機肥,具有土壤改良之功用,並宣導農民減少使用化學肥料,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4)「農業廢棄物回收再利用」花生殼、蚵殼、稻草回收再利用,豬廁所推廣
- 由於本縣為臺灣主要稻米產區,因此稻草露天燃燒問題為本縣最重要之空氣污染問題,為使農業發展兼具環境保護功用,環保局已持續推廣相關稻草回收再利用工作。
_2_、參與單位行動項目:_
(1)環保局
- 辦理環保志工各項訓練,運用環保志工協助環保政策推動、宣導及各項環保服務。
- 培訓學校或社區溫室氣體減量種子教師及環保志工。
(2)農業處
- 推動有機、健康安全優質農業。
- 輔導及設置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再利用共同或聯合處理體系。
(3)民政局
- 宣導推動民眾及寺廟拜香、紙錢減量燃燒或集中燃燒與推行電子祭拜等節能減碳作為。
(二)嘉義市
_1_、行動項目:_
(1)寺廟節能減碳宣導
- 輔導寺廟參與自主管理,響應紙錢、拜香減量及相關節能減碳措施。
- 中元〝紙錢集中燒,健康又環保〞活動。
_2_、參與單位行動項目:_
(1)環保局
- 寺廟神壇空氣污染調查與輔導改善暨露天燃燒(含農業廢棄物)稽查管制。
(三)臺南市
_1_、行動項目:_
(1)「營造全民低碳生活」紙錢減燒
(2)「完備規章全民教育」低碳綠領培訓
- 低碳教育推廣、低碳社區規劃師培訓、低碳綠領辦公室、低碳達人分享。
_2_、參與單位行動項目:_
(1)民政局
- 推廣以米代金、足百紙錢。(103年調查參與政策廟宇至少達75家)
(2)禮儀工會
- 推廣以米代金、足百紙錢。(每年源頭減量,禮儀用品店販售足百紙錢供廟宇及民眾選購)
(四)高雄市
_1_、行動項目:_
(1)「落實綠色環保生活」環保教育及民間參與
- 培育「綠色種子」,以「設立環境教育資源中心」及「永續校園」為主,在「民間參與」方面,鼓勵民間環保團體認養濕地、公園,並由社區自主提案行動方案之推廣,將「共同維護生活環境」之理念持續擴散至市民。_
(2)「節約能源」組成節能評估與輔導小組
- 針對高雄市住商部門,成立住商部門節能輔導團,提供節能技術服務。
_2_、參與單位行動項目:_
(1)環保局
- 「落實綠色環保生活」環保教育及民間參與
- 「節約能源」組成節能評估與輔導小組
(五)屏東縣
_1_、行動項目:_
(1)「推動產業生態化,促進產業永續發展」推動農漁牧生態化產業體系
- 將廚餘、畜牧廢棄物等回收再利用,轉製有機堆肥,發展有機農業。輔導各果菜市場、漁市場之廢棄物收集送至既有之廚餘堆肥場,或禽畜糞堆肥場作再利用。
- 輔導農民將果樹枝、稻草等農業廢棄物回收再利用,勿露天燃燒,並朝向生質能利用。
- 巨大廢樹幹、漂流木等農林廢棄物將運至枋寮再利用廠作再利用。辦理綠色採購教育訓練及宣導活動等,帶動市民綠色消費風氣。
(2)「落實全民低碳生活教育」機關、學校辦公廳舍節能、節水、資源循環措施
- 成立節水服務團:輔導學校、大型社區建置雨水貯留利用與中水回收再利用系統。
9.取得認證點數須提交之文件
低碳綠領人才培訓計畫與推動紀錄、農業廢棄物回收再利用計畫、寺廟節能減碳相關宣導計畫。
10.亮點:鄉鎮市區進行之作為
1.嘉義縣
- 塗師社區以「長青社區」為發展主要訴求,重要原因除了居民以長者為主,而由於社區活動中心有設立社區廚房,民眾會將自家種植之蔬菜提供至社區,維持社區一週一次共食之習慣。另外於植樹區附近設立雨水回收系統,並利用當地自製之廚餘堆肥當肥料。
- 埤前社區內用堆肥種菜的民眾,甚至可以種出溫帶作物--甜菜,一點也不怕蟲害,也不用其他肥料,要訣就是濃的堆肥液當驅蟲劑,稀釋後就可以當肥料,目標是建立無毒社區。
2.高雄市
節能減碳志工服務團
- 擴大宣導志願服務精神及引導市民參與志願服務,發行本市志願服務專刊-『幸福高雄志工城市』,以文字及影像記錄志工服務之經驗與心得,建立本市志願服務團隊交流學習的平台,並記錄本市志願服務重要發展。充分結合民間資源,鼓勵志(義)工共同推展環境保護工作,成立環保義工隊。截至2010年底共有志工隊376隊,16,887人,義工全年總服務時數430,580小時。
3.臺南市
舊社區綠能系統設置維護與擴建
- 能源技術服務團(ESCO)進駐社區,協助低碳設施診斷及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