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綠化
-
成立生態綠化推動方案
1.行動簡介
綠化推動方案:
直轄市或縣市成立「跨局處之生態綠化推動小組」,並研提直轄市或縣市之綠綱要計畫。
2.行動之重要性
1.可進行生態綠化與架構生態綠網的基地類型
2.直轄市或縣市可進行生態綠化的基地或人工地盤分屬不同局處所負責管理,尤其北部之縣市普遍已具相當的都市化,能進行生態綠化的基地面積與位置都非常有限,況且得要配合生態綠網(含藍帶)之網絡,故為順利推動生態綠化,需由各相關局處人員共同參與,譬如:環保局、農業局、水利局、城鄉局、工務局、交通局與教育局等。
3.綠綱要計畫
A.以重造生態縣市永續發展為理念,以縣市現有生態基質潛力之下,確保並發揮其生態特質,整體規劃生態綠地系統,達到綠的活化,讓城鎮重新融入生態體系的運作,因此地區生態綠網的規劃是必要的工作。
3.行動負責及參與單位與人員
1.環保局、農業局、水利局、城鄉局、工務局、交通局與教育局,等各相關局處人員共同參與。
2.成立顧問團隊:
生態綠化主要涉及生態、環境保護等面向,並且生態綠化實施基地類型迥異,故建議顧問團隊可聘生態、環保、景觀、文史、農業、土木、建築與水利等領域學者專家提供建議。
3.基本編組:
人員組訓組、推廣組與規劃設計組等,可由直轄市與縣市各局處或鄉鎮市區公所內來選擇合適人員擔任。
4.行動推動時程
1.跨局處之生態綠化推動小組可常態設置。
2.綠綱要計畫約需一至二年之研擬時程。
5.行動實施要項及作法
1. 跨局處之生態綠化推動小組可由直轄市或縣市之副首長擔任召集人,並定期開會。
2. 進行縣市綠資源之調查、生態綠網與生活地景之分析,重點如下:
A. 跨縣市生活地景分區生活地景是:生態、生活、產業及各項生活特色、景觀、指標等,均具有相當程度類似性的同質區域。應包含項目:
a. 自然生態調查與分析。
b. 人文產業之調查與分析。
c. 分區成果與特性描述。
d. 各區生態綠化策略。
B. 跨縣市藍綠網絡整體計畫
藍綠網系統性分析整合、串連修補、策略經營與永續生態發展:
a. 藍網部份:河川、溪流、埤塘、溼地及周邊灘地。
b. 綠網部份:農地、山野林地、公園、校園、公路、社區與人工地盤(各式建築物等)綠化等。
C. 城鎮之生態綠網規劃
D. 建立生態綠化推動網站與資料庫
a. 跨縣市生態資料庫調查與整合。
b. 建立鄉鎮市區之原生植物種類與其生態特性等。
6.行動專案成本及資源需求
1.跨局處之生態綠化推動小組:業務費
2.綠綱要計畫之研究計畫費:
台北市:已於1999年完成。
新北市:因面積廣大與形態多元,初估計畫費為280萬元。
新竹市:初估計畫費50萬元。
新竹縣與桃園縣:初估計畫費各150萬元。
基隆市:初估計畫費90萬元。
7.中央推動之相關方案
8.縣市推動之相關方案
9.取得認證點數須提交之文件
-
會議資料
-
推動辦法
- 綠綱要計畫
10.亮點:鄉鎮市區進行之作為
生態綠化需要考量在地的生態、地貌、地景、氣候與植被,故各鄉鎮市區可依不同的資源,進行生態綠化作業。譬如:桃園的鄉鎮市區可進行埤塘周圍的綠化,讓藍綠帶結合,或整理廢棄的埤塘為生態水地。新竹市靠海可進行海岸林與多脊沙丘特殊地景的保護與教育。各縣市之水泥叢林可進行立體綠化,創造無熱島效應的低碳與生態都市。